樟宜T5调整设计 航站可“拆分”助未来灵活防疫

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构想图。(图:樟宜机场集团)
根据从冠病疫情冲吸取的教训,因疫情而暂缓两年的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计划,在设计方面也进行了重新调动,将在防疫方面更具韧性,以更灵活地应对未来的大流行病,同时也能应对亚太区域下来20年将出现的航空业快速成长。
李显龙总理前天(21日)在国庆群众大会的演讲中,分享了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建设的最新情况。
交通部也发表文告对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计划的进展作补充,并将第五搭客大厦形容为“一个坚韧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场”和“一个连接所有国人的地方”。
交通部说,因疫情而停工两年的第五搭客大厦,而在这期间,交通部、民航局和樟宜机场集团也对航空业增长轨迹进行了重新评估,检讨了第五搭客大厦的设计,以加强机场模块化设计,增强韧性与可持续性。
可化为较小的“子搭客大厦”
其中,搭客大厦可在紧急情况下,化作为较小的“子搭客大厦”( sub-terminals)来运行,空间也可以转换用途,例如隔离高风险旅客或进行检测;第五搭客大厦还将部署专门的防疫设施,包括非接触式系统和加强型通风系统,后者在大流行期间可以增加新鲜空气,并尽量减少空气的混合。
而为确保我国机场将能够应对未来快速增长的航空业,樟宜机场集团也对第五搭客大厦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工程预料约两年内就能启动,预计2030年后的几年可以开始运作,赶上区域航空领域快速发展步伐。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亚太区域在下来20年间,将成为航空业增长最快速的区域。”
或部署机器人来处理行李
另一方面,第五搭客大厦将是新加坡建设局 (BCA) 认证的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Green Mark Platinum Super Low Energy Building)。 为了减少碳排放,第五搭客大厦内将部署太阳能电池板、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以及与热能储存相结合的区域冷却系统。
第五搭客大厦也将实现机场运营的自动化和数码化,以增强乘客的体验和提高人力生产率。例如,可能会部署自动驾驶车辆来运输行李和货物,以及用机器人来处理行李,搭客大厦的设计将适应并促进这种技术的大规模部署。
“这些努力将为我们的本地企业提供一个机会,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建立产能,并最终在机场生态系统内为国人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将设陆路交通中心连接全国
另一方面,第五搭客大厦将加强樟宜机场作为国家标志的地位,并确保它将继续成为几代国人共同体验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欢迎和送走亲人,并与朋友和家人建立起珍贵的回忆。”
除了与本地各个地区紧密相连,第五搭客大厦也专门设有陆路交通中心,乘客可以乘坐铁路、巴士和其他点对点交通服务。
位于第五搭客大厦外的樟宜东工业区(CEUD)也将为国人创造新的联络、工作和娱乐空间。这一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与国家发展部(MND)、市区重建局(URA)和其他机构协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