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利用红外线传感器 收集数据管控鼠患

过去两年在公共场所的鼠洞数量有增加趋势。国家环境局推出试点计划,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全天候监测老鼠活动,并收集数据管控鼠患。
两名“鼠探”在老鼠经常出没的组屋区利用配有蓝牙摄像头的伸缩杆子,在中央垃圾槽寻找老鼠的踪迹。他们无需攀爬,藏在高处的老鼠很快就被发现。团队也使用内窥镜,将它伸入沟渠和排水管,探测是否有老鼠活动的踪迹。而藏在水沟内的红外线相机,一旦被触及就自动拍下老鼠出没的画面。
环境局控鼠部执行经理郑光宏说:“我们会在全岛每两个月至少检查一次,当我们发现有老鼠出没的痕迹,我们会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控制老鼠的措施。”
除了监测出老鼠洞,团队还需找出鼠患的潜在原因。比如食物废料和垃圾处理不当或是基础设施有缺陷,如破裂的水管或老旧的门出现门缝,这些都可能成为老鼠窝藏的地点。
环境局表示在2021年和2022年,每两个月分别发现约3900个和4200个鼠洞。
环境局控鼠部高级执行员姜祥华说:“老鼠是一个胆小而警惕性高的夜间动物,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他们的高度警惕,一旦有危险这些老鼠就会逃离。红外线相机我们可以在不在场的情况下监控一个区域的老鼠活动。”
环境局也指出,将同市镇理事会等利益相关者,分享信息和数据,一同实施预防和管控鼠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