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利用紅外線傳感器 收集數據管控鼠患

過去兩年在公共場所的鼠洞數量有增加趨勢。國家環境局推出試點計劃,利用紅外線傳感器,全天候監測老鼠活動,並收集數據管控鼠患。
兩名「鼠探」在老鼠經常出沒的組屋區利用配有藍牙攝像頭的伸縮杆子,在中央垃圾槽尋找老鼠的蹤跡。他們無需攀爬,藏在高處的老鼠很快就被發現。團隊也使用內窺鏡,將它伸入溝渠和排水管,探測是否有老鼠活動的蹤跡。而藏在水溝內的紅外線相機,一旦被觸及就自動拍下老鼠出沒的畫面。
環境局控鼠部執行經理鄭光宏說:「我們會在全島每兩個月至少檢查一次,當我們發現有老鼠出沒的痕跡,我們會通知有關單位採取控制老鼠的措施。」
除了監測出老鼠洞,團隊還需找出鼠患的潛在原因。比如食物廢料和垃圾處理不當或是基礎設施有缺陷,如破裂的水管或老舊的門出現門縫,這些都可能成為老鼠窩藏的地點。
環境局表示在2021年和2022年,每兩個月分別發現約3900個和4200個鼠洞。
環境局控鼠部高級執行員姜祥華說:「老鼠是一個膽小而警惕性高的夜間動物,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他們的高度警惕,一旦有危險這些老鼠就會逃離。紅外線相機我們可以在不在場的情況下監控一個區域的老鼠活動。」
環境局也指出,將同市鎮理事會等利益相關者,分享信息和數據,一同實施預防和管控鼠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