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以爱投诉著称,因此投诉特别多,而且还有而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但新加坡医院对入院患者的投诉高度重视,各级医院都设有专门的纪律和投诉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患者的投诉,对医生的违纪行为进行惩处。在新加坡,医院只要接到投诉,就会给予全力调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充分尊重患者意见的同时,新加坡也通过严格执法,给医生营造安全的接诊环境。
在新加坡医院的很多病房中都能看到这样一条提醒:
大红字醒目地指出:辱骂医护人员是违法的行为。
根据新加坡《防骚扰法案》规定,辱医者最高可被处以罚款5000新币,或监禁长达12个月,或两者兼施。
这就在法律上,为医生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在执行上,新加坡对于辱医和伤医事件更是零容忍。
上文中提到的几个辱医者最低也被处以1500新币的罚款,严重的还被送去坐牢,这就体现了新加坡严格执法、保护医生的决心。

最后,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患双方秉承的原则都是走法律途径、依法裁决。
新加坡法律严格、细致,法治精神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医患纠纷,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一方面,患者在提出法律诉讼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一旦在法律诉讼中败诉,患者不仅要承担高额的律师费用,更不会从医院获得任何出于人道主义的救济,从而有力遏制了医闹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法律资源,维系和谐的就医环境,法院设立纠纷解决中心,鼓励医患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调解,达成仲裁协议。
医患纠纷调解制度的推行得到了医患双方的支持,不仅为双方节约了高额的诉讼费用,更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避免陷入冗长的司法诉讼程序中。协商一致的调解原则能使双方在调解过程中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更有助于维持甚至巩固医患之间的关系。

总结一下,新加坡之所以鲜少有医闹事件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五点:
全民医学素养较高;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尊重程度高;
医疗制度合理,患者权益得到保障;
法规保障,医生接诊环境安全;
医患纠纷走法律渠道解决。
这背后,都是新加坡政府在致力于解决医患纠纷问题方面不断做出的调整和努力,很多内容对中国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近几年,中国各地时有医闹现象发生,屡禁不止。因医闹事件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情况都出现过,多次将医患矛盾尖锐化的问题推到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直到今天,呼吁“医闹入刑”的说法还是到处都有。
其实,中国于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已经新增了医闹入刑条款,其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其对于减少医闹事件的作用依然有限。

据统计,自2019年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法院共计一审审结杀医、伤医、严重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等涉医犯罪案件159件,判决生效189人。
医闹入刑固然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医闹只是恶果之一,要从源头上解决医患纠纷的“病因”,还需要在许多方面共同发力。
借鉴新加坡的医患纠纷解决之道,中国未来可以着重提升社会对医生职业的认可和尊重、公平合理地处理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提高全民医学素养等等。
只能说,中国想要达成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路还有很长。
资料来源:
1. 联合早报:验冠病报告未出 没得出院吐口水 大闹病房 蛮汉监9月
2. 21世纪经济报道:新加坡智库如何看待中国医闹
3. 出国看病那点事儿:医闹何时了?新加坡医生的看法是这样——
4. 保和海外:新加坡的医患关系紧张吗?
5. 新加坡圈:为什么新加坡鲜有“医闹”?和谐医患关系原来因为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