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以愛投訴著稱,因此投訴特別多,而且還有而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但新加坡醫院對入院患者的投訴高度重視,各級醫院都設有專門的紀律和投訴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患者的投訴,對醫生的違紀行為進行懲處。在新加坡,醫院只要接到投訴,就會給予全力調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充分尊重患者意見的同時,新加坡也通過嚴格執法,給醫生營造安全的接診環境。
在新加坡醫院的很多病房中都能看到這樣一條提醒:
大紅字醒目地指出:辱罵醫護人員是違法的行為。
根據新加坡《防騷擾法案》規定,辱醫者最高可被處以罰款5000新幣,或監禁長達12個月,或兩者兼施。
這就在法律上,為醫生的安全加了一道保險。
在執行上,新加坡對於辱醫和傷醫事件更是零容忍。
上文中提到的幾個辱醫者最低也被處以1500新幣的罰款,嚴重的還被送去坐牢,這就體現了新加坡嚴格執法、保護醫生的決心。

最後,一旦發生醫患糾紛,醫患雙方秉承的原則都是走法律途徑、依法裁決。
新加坡法律嚴格、細緻,法治精神已經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現醫患糾紛,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一方面,患者在提出法律訴訟後,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一旦在法律訴訟中敗訴,患者不僅要承擔高額的律師費用,更不會從醫院獲得任何出於人道主義的救濟,從而有力遏制了醫鬧現象的出現。

另一方面,為了節約法律資源,維繫和諧的就醫環境,法院設立糾紛解決中心,鼓勵醫患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調解,達成仲裁協議。
醫患糾紛調解制度的推行得到了醫患雙方的支持,不僅為雙方節約了高額的訴訟費用,更節約了大量寶貴時間,避免陷入冗長的司法訴訟程序中。協商一致的調解原則能使雙方在調解過程中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更有助於維持甚至鞏固醫患之間的關係。

總結一下,新加坡之所以鮮少有醫鬧事件發生,究其原因在於以下五點:
全民醫學素養較高;
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和尊重程度高;
醫療制度合理,患者權益得到保障;
法規保障,醫生接診環境安全;
醫患糾紛走法律渠道解決。
這背後,都是新加坡政府在致力於解決醫患糾紛問題方面不斷做出的調整和努力,很多內容對中國都非常具有借鑑意義。

近幾年,中國各地時有醫鬧現象發生,屢禁不止。因醫鬧事件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情況都出現過,多次將醫患矛盾尖銳化的問題推到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直到今天,呼籲「醫鬧入刑」的說法還是到處都有。
其實,中國於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已經新增了醫鬧入刑條款,其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修改為: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但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其對於減少醫鬧事件的作用依然有限。

據統計,自2019年至2020年4月,中國人民法院共計一審審結殺醫、傷醫、嚴重擾亂醫療機構秩序等涉醫犯罪案件159件,判決生效189人。
醫鬧入刑固然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然而醫鬧只是惡果之一,要從源頭上解決醫患糾紛的「病因」,還需要在許多方面共同發力。
借鑑新加坡的醫患糾紛解決之道,中國未來可以著重提升社會對醫生職業的認可和尊重、公平合理地處理醫患糾紛、提升患者的就醫滿意度、提高全民醫學素養等等。
只能說,中國想要達成更加和諧的醫患關係,路還有很長。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驗冠病報告未出 沒得出院吐口水 大鬧病房 蠻漢監9月
2. 21世紀經濟報道:新加坡智庫如何看待中國醫鬧
3. 出國看病那點事兒:醫鬧何時了?新加坡醫生的看法是這樣——
4. 保和海外:新加坡的醫患關係緊張嗎?
5. 新加坡圈:為什麼新加坡鮮有「醫鬧」?和諧醫患關係原來因為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