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醫鬧」還想全身而退?新加坡可不慣這毛病

2021年02月03日   •   2萬次閱讀

醫生,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高尚的職業,他們行醫問診、救死扶傷,是眾人眼中的白衣天使。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規模爆發,更有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走在抗疫工作的第一線,奉獻自己的力量,甚至不惜為此犧牲生命。提起醫生,每個人的心裡都充滿了感激和尊重

然而誰能想到,新加坡就有這樣一位奇男子,在疫情期間,以一己之力,為新加坡「醫鬧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然地,他也沒討到什麼好果子吃。

01. 新加坡「醫鬧」事件回顧

中國向來被認為是「醫鬧」事件的高發地。

2017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中國30個省份的2800多名醫生中,有83.4%的醫生經歷過醫療場所暴力行為,24.1%曾遭受過身體攻擊。

反觀新加坡,醫患關係在這座城市似乎相當和諧,也很少有醫患糾紛見諸報端。但其實,「醫鬧」現象在新加坡也是存在的

最近的「醫鬧」事件發生在2020年7月4日

當天下午五點左右,49歲的哈默諾爾摔倒後表示呼吸困難,被送進中央醫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病房接受治療。

哈默諾爾入院後,發現病房裡沒有其他病患,沒人陪他聊天,一個人非常無聊。再加上插了導尿管,他的下身也不是很舒服。心理上的寂寞和生理上的不適共同作用之下,他按捺不住開始大發雷霆,吵著要出院,把尿袋丟在地上,還破口大罵醫生和護士

實際上,因為哈默諾爾出現了呼吸不適的症狀,醫院為他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在檢測結果沒有出來之前,醫院自然不能放任他出院

一名男醫生隨即上前解釋他得留院觀察的原因,但他充耳不聞,並在醫生走出病房時,向醫生吐口水,口水都落在醫生的頭部及右手臂上。

醫護人員一看控制不住,就找來保安人員協助。一名男護士在保安人員協助之下,又上前勸說哈默諾爾,說明他的新冠檢測結果還未出報告,暫時不能出院,他聽後又向醫護人員爆粗口

醫院於是決定報警。

警方抵達後,哈默諾爾要求取下尿袋,護士向警員解釋說,尿袋必須等醫生來處理。警察在向他轉達了護士的回覆後,他徹底失去了耐心,在病房裡大喊大叫,還兩度向警察吐口水

事後,哈默諾爾面對六項控狀,包括兩項蓄意傷害公務員罪、兩項牴觸防止騷擾法令罪、一項刑事武力妨礙公務員執行任務和一項刑事暴力罪。主控官以其中四項提控,餘項交由法官下判時一併考慮。

哈默諾爾於今年1月29日認罪,被判坐牢九個月

更令人跌掉眼鏡的是,他在2020年7月進行"醫鬧"時還處於假釋期間,因此他還得額外坐牢61天

再往前翻,新加坡的上次「醫鬧」事件都是在2014年了。

2014年9月,新加坡一安哥住院後無禮鬧事,經常找醫護人員的麻煩

出院時,醫生在總結上如實填寫了其不太配合治療的情況。這位安哥很生氣,要求醫生將這段評語刪除,否則就讓醫生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麻煩。 醫生堅持立場,拒絕刪除,豈料安哥到附近的茶水間拿一壺熱牛奶直接潑向醫生臉部和胸部

被潑醫生雖馬上用涼水沖洗被燙部位,身上的紅腫部位仍在一天後才慢慢恢復。

之後他在庭上承認對醫生動手,最終被判罰款1500新幣

再向前追溯,2012年10月的一起醫患糾紛也算一場「醫鬧」。

2007年,時年46歲的蔡先生因急性椎間盤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突出接受了手術,當時的手術醫生是YueWai Mun醫生。術後,蔡先生認為他的情況沒有好轉,手術中存在醫療疏失,就在2012年10月將手術醫生及中央醫院告上了法庭

經過調查,罪狀不成立,癱瘓是因為病症本身所造成的,如果沒有做手術的話很可能都無法恢復到現在的狀況。結果蔡先生敗訴,並且還需要支付醫院以及YueWai Mun醫生高達54萬新幣的訴訟和律師費用

…… 老實說,以上任意一種情況,跟中國的那些大型醫鬧事件相比,都排不上號。但在新加坡,哪怕是辱罵、汙衊醫生,罰款與賠償也都是基本操作,敢動手,就更要做好坐牢的心理準備。

可以說,敢在新加坡「醫鬧」,就別想全身而退。

02. 鮮有「醫鬧」,原因何在?

不只在中國,醫患糾紛其實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據統計,美國每年的醫患糾紛大約是每100個醫生中就有15起,機率並不低。

相比之下,人口稠密的新加坡卻鮮少出現醫患糾紛,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新加坡的患者對醫生的態度大多非常尊重和信任

在新加坡,成為一名醫生的門檻很高

新加坡醫學院的錄取分數線是所有專業中最高的,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有可能進入醫學院。新加坡有句諺語,「全國最聰明的大腦都在醫學院」,很多政府官員都是醫生轉型來的,比如外交部長維文醫生。

同時,新加坡還對醫學專業的學生採取「嚴進嚴出」的培養考核模式,優秀的畢業生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還要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所以新加坡醫學院畢業生在社會上擁有較高的美譽度,社會地位很高,普遍受到尊重。新加坡政府也在全社會營造醫生職業的榮耀感。

在新加坡和人閒聊,如果提到職業是醫生,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豎起大拇指稱讚。

除了尊重,新加坡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程度也較高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就醫過程中需要建立和醫生之間的信任感,缺乏信任感必然導致醫患對立情緒。

新加坡醫學院畢業生在各專業畢業生中薪資水平一直穩居排行榜前三名。較高的薪資水平使得醫生有足夠經濟實力,不被「潛規則」誘惑,大多數醫生能夠一視同仁地對待患者,嚴格按照醫學操作流程醫治病人。

同時,新加坡與醫療相關的一切都有明確的標準,衛生部對手術費用、手術的具體方式和用藥規範都實行嚴格監管,在醫療用藥、醫療設備、法醫鑑定和防輻射保護等方面也都有相關條例。

這樣就很大程度遏制了醫療行業權力尋租,醫院腐敗,醫生回扣這些問題,保證了病人的利益和安全。

而且新加坡的醫院非常重視醫生的服務態度,年輕醫生會接受專門的和患者溝通交流的培訓。來自患者的評價是醫生獎金高低的衡量指標。得到一定數量好評的醫生,能佩戴名字鍍金的胸卡。

幾方面共同作用下,新加坡醫生據在民眾心目中建立起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口碑,信任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新加坡通過普及醫學常識提高全民醫學素養,患者嚴格遵循醫囑。

醫療行為由於專業性強,不充足的溝通非常容易導致醫患之間的誤解,如果因事小而不重視,逐漸就會升級為不信任和敵對。

新加坡在公眾基礎醫學常識教育方面走在前列,普及醫學常識主要由醫院通過媒體來負責

在新加坡,患者必須聽從醫囑,否則一旦導致不良後果,可能面臨嚴重的責罰。這和新加坡出了名的「管教嚴格」一脈相承。而醫生因擔心被牽連,也會謹慎行事。

2015年6月26日,在新加坡中央醫院一名58歲的女性患者在切除腦膜瘤手術後3日,因大出血病逝於家中。患者家屬將中央醫院告上法庭,經獨立醫學專家調查後認為,患者在術前一周飲用冬蟲夏草是導致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中央醫院並不是簡單地以勝訴了事,而是在媒體採訪中詳細向民眾普及醫學常識,冬蟲夏草並非保健品,而是一味中藥,如若要進行醫療手術須提前一周停用,並要具實告知醫生。

再次,新加坡通過合理的醫療制度,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

和諧的醫患關係,不僅是患者對醫生單方面的尊重和聽從,也是醫患之間的相互尊重。在新加坡,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人診所,都充分保障患者的合法權利,尊重病人。

為緩解醫患間的供需矛盾,新加坡嚴格實行分級問診制度、加大引進醫療人才的同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制度

舉個例子,患者在進入醫院進行相關醫學檢查時,若涉及隱私性疾病檢查,醫生必須要取得患者的授權,否則將面臨侵犯患者隱私權的控告。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5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