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去年就业人数增加了4万人,前年是7万人,问题出在哪里?

2025年03月22日   •   2394次阅读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劳动市场报告》,新加坡就业市场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转变。2024年总就业人数增长4.45万人,较2023年的7.88万增幅锐减43.5%,创下自2020年疫情以来最低增速。这种表面降温背后,实则隐藏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

本地就业强劲复苏

居民就业(含公民和PR)实现V型反弹,2024年净增8800人,与2023年净减少4600人形成鲜明对比。

金融与保险业(+12.3%)、信息通信技术(+9.8%)、专业服务(+6.5%)成为主要驱动力。

医疗与社会服务领域持续吸纳就业,年增幅稳定在5%左右。

外籍劳动力收缩

非居民就业增幅骤降57.3%,从2023年的8.35万降至3.57万。

建筑(-18%)、海事(-12%)、制造业(-7%)三大WP准证主导行业首当其冲。

服务行业EP准证批准率同比下降15%,显示政策收紧效果。

深层动因解析

1、产业升级驱动

金融科技投资2024年达64亿新元,同比增长28%,创造高端岗位。

政府"智慧国家2025"计划催生12,000个数字岗位需求。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扩张带来7.2%的研发岗位增长。

2、政策调控效应

公平考量框架(FCF)升级版实施,企业招聘本地居民比例要求提高至45%。

WP准证配额缩减:建筑业外劳比例上限从1:7降至1:5。

新就业准证(EP)最低薪资门槛提高至5500新元,过滤低端岗位。

3、全球供应链重组

电子制造业外移导致相关岗位减少23%(主要影响马来西亚、中国籍员工)。

区域总部经济强化,吸引跨国企业设立战略部门,创造管理岗需求。

市场矛盾与挑战

结构性失业加剧:尽管整体失业率维持在2.1%低位,但存在显著技能错配:数字经济岗位空缺周期长达4.2个月;传统行业待岗人员技能转化率不足35%。

外劳依赖困境:建筑行业WP缺口达1.2万个,影响重大项目进度;餐饮服务业人力成本飙升22%,导致23%业者缩减营业时间。

区域竞争压力:香港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吸引金融科技人才;马来西亚推出特别数字签证,与新加坡争夺IT人才。

专家观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教授:"这标志着从劳动力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的关键转折"。

星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需警惕服务业通胀压力,预计2025年人力成本将推高CPI 0.8个百分点"。

人力部长陈诗龙:"将继续优化公平就业框架,在保障本地核心与维持开放间寻求平衡"。

新加坡劳动市场正在经历"创造性破坏"的阵痛期。尽管短期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但产业升级带来的质量提升已现端倪。未来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技能再造计划(如"技能创前程"升级版)实现劳动力转型,同时维持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竞争力。企业需要重新评估人才战略,劳动者更需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共同塑造更具韧性的新型就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