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强的实力,不仅培养出一批批本地优秀人才,还吸引了很多国外学生前来求学。由于新加坡保留了一部分英式教育的特点,又结合自身精英教育的需求,发展出一套与众不同的分流教育体系。
对于很多中国的家长来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与中国差别很大,很容易看得一头雾水。今天梳理一下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从3岁上幼儿园到25岁大学毕业全都有!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3-6岁)
新加坡的小孩也是从一出生就要和同龄人竞争,3岁懂事到6岁上小学之前需要在幼儿园完成学前教育,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新加坡幼儿园教育从3岁开始,分为Nursery和Kindergarten两个不同阶段:
1. 启蒙班Nursery(小班):3~4岁;
2. 幼儿园一年级K1(中班):4~5岁;
3. 幼儿园二年级K2(大班):5~6岁。
新加坡的幼儿园多数为民间开办,需要在教育部(MOE)注册,由教育部学前教育司直接管辖。新加坡的幼儿园采用统一教材,双语教学(英语+母语)。每年4个学期。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更多技能和兴趣,在幼儿园阶段就会报各种课外补习班,比如画画、跆拳道、英语班等等。这些都可以在进入有名的小学时加分。
小学教育(6-12岁)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从6岁开始,一共6年,采取的是半天制教学。虽然小学生只需要在学校上半天课,但是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课外还会一直参加各种补习班,否则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这6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小一到小四的基础阶段;小五小六的定向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重点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与计算机技能,核心课程是英语、母语和数学三门,占用80%的学习时间。此外还有音乐、美术、健康、道德、体育和课外活动。
据统计,90%的GEP学生会在小六会考中名列前10%,一半以上在A水准考试中拿4个A以上。当然如果学生不喜欢读GEP也可以回到原来的学校学习普通课程。
小四结束的时候要参加英语、母语和数学的定向考试,根据成绩分流——
第一语言流EM1: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也作为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流EM2: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
第三语言流EM3: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熟练的口语。
这也是为了考虑到一些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以完全掌握两种语言,可以减轻一些语言负担以便更专注于英语和数学的学习。
小六结束时就是新加坡孩子会面临的第一个重要考试——小六会考(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虽然不能说“一考定终身”,但PSLE也能够决定孩子未来四五年中学的命运了。因为新加坡的中学分类很细致,万一考砸想要弥补上大学,就不得不多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初中教育(12-16岁)
小六会考一共考四门:英语、母语、科学和数学,总分300分。一般来说,前5%的学生可以参加直通车计划(Integrated Program)。这些学生被认为有足够的实力进入大学,所以会接受6年的课程(4年初中,2年初级学院),中途不需要分心准备O水准考试,直接在中六结束时参加A水准考试。
根据往年数据来看,90%的IP学生会进入大学。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参加了IP计划就相当于打开了大学的大门。
50%左右的学生升入快捷班(Express Stream,4年),中四结束后进行O水准考试。
20-25%的学生进入普通学术班(Normal Academic),在中四结束后参加N水准考试,合格后升入中五再参加O水准考试,成绩优异的进入初级学院(JC,相当于高中),大多数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者直接工作。
15-20%的学生进入普通工艺班(Normal Technical),中四结束后参加N水准考试。极少数人可以通过N水准,然后再读一年参加O水准考试。
以上几个班级都要参加O水准考试,最终成绩前10%可以升入初级学院,有资格参与大学的竞争;接下来20%的学生可以升入工艺教育学院(ITE)或理工学院(poly)。剩下70%的学生会进入技能教育系统。
今天小文老师给大家列举了新加坡从小一到初中的初级阶段的各个学习体系的升学路线,希望大家参考一下自身情况,选择属于自己专属的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