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實力,不僅培養出一批批本地優秀人才,還吸引了很多國外學生前來求學。由於新加坡保留了一部分英式教育的特點,又結合自身精英教育的需求,發展出一套與眾不同的分流教育體系。
對於很多中國的家長來說,新加坡的教育體系與中國差別很大,很容易看得一頭霧水。今天梳理一下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從3歲上幼兒園到25歲大學畢業全都有!
幼兒教育/學前教育(3-6歲)
新加坡的小孩也是從一出生就要和同齡人競爭,3歲懂事到6歲上小學之前需要在幼兒園完成學前教育,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
新加坡幼兒園教育從3歲開始,分為Nursery和Kindergarten兩個不同階段:
1. 啟蒙班Nursery(小班):3~4歲;
2. 幼兒園一年級K1(中班):4~5歲;
3. 幼兒園二年級K2(大班):5~6歲。
新加坡的幼兒園多數為民間開辦,需要在教育部(MOE)註冊,由教育部學前教育司直接管轄。新加坡的幼兒園採用統一教材,雙語教學(英語+母語)。每年4個學期。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更多技能和興趣,在幼兒園階段就會報各種課外補習班,比如畫畫、跆拳道、英語班等等。這些都可以在進入有名的小學時加分。
小學教育(6-12歲)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從6歲開始,一共6年,採取的是半天制教學。雖然小學生只需要在學校上半天課,但是為了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課外還會一直參加各種補習班,否則就會被別人甩在後面。
這6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小一到小四的基礎階段;小五小六的定向階段。其中基礎階段的重點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與計算機技能,核心課程是英語、母語和數學三門,占用80%的學習時間。此外還有音樂、美術、健康、道德、體育和課外活動。
據統計,90%的GEP學生會在小六會考中名列前10%,一半以上在A水準考試中拿4個A以上。當然如果學生不喜歡讀GEP也可以回到原來的學校學習普通課程。
小四結束的時候要參加英語、母語和數學的定向考試,根據成績分流——
第一語言流EM1: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也作為第一語言;
第二語言流EM2: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第二語言;
第三語言流EM3: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母語作為熟練的口語。
這也是為了考慮到一些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足以完全掌握兩種語言,可以減輕一些語言負擔以便更專注於英語和數學的學習。
小六結束時就是新加坡孩子會面臨的第一個重要考試——小六會考(PSLE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雖然不能說「一考定終身」,但PSLE也能夠決定孩子未來四五年中學的命運了。因為新加坡的中學分類很細緻,萬一考砸想要彌補上大學,就不得不多花數倍的時間和精力。
初中教育(12-16歲)
小六會考一共考四門:英語、母語、科學和數學,總分300分。一般來說,前5%的學生可以參加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這些學生被認為有足夠的實力進入大學,所以會接受6年的課程(4年初中,2年初級學院),中途不需要分心準備O水準考試,直接在中六結束時參加A水準考試。
根據往年數據來看,90%的IP學生會進入大學。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也就是說只要你參加了IP計劃就相當於打開了大學的大門。
50%左右的學生升入快捷班(Express Stream,4年),中四結束後進行O水準考試。
20-25%的學生進入普通學術班(Normal Academic),在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合格後升入中五再參加O水準考試,成績優異的進入初級學院(JC,相當於高中),大多數會接受職業技術教育或者直接工作。
15-20%的學生進入普通工藝班(Normal Technical),中四結束後參加N水準考試。極少數人可以通過N水準,然後再讀一年參加O水準考試。
以上幾個班級都要參加O水準考試,最終成績前10%可以升入初級學院,有資格參與大學的競爭;接下來20%的學生可以升入工藝教育學院(ITE)或理工學院(poly)。剩下70%的學生會進入技能教育系統。
今天小文老師給大家列舉了新加坡從小一到初中的初級階段的各個學習體系的升學路線,希望大家參考一下自身情況,選擇屬於自己專屬的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