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eedon住宅
地址:3 Leedon Heights
设计:扎哈哈迪德

扎婶很火的一个住宅作品,为了协调住宅的功能,因而在造型感上也比较收敛,把自己的斜线曲线的做法和住宅本身的功能也算是比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至少不算过于超脱世俗。不过部分房间由于出现了斜墙面,不便于刷漆,住户还是多少有些怨言的。下面的景观扎哈风格还是非常明显,但有些构筑物也过于装饰化了。


The Interlace住宅
地址:Depot Road
设计:奥雷舍人

前夫哥的住宅力作,看似简单的体块搭接,但却获得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结构成本应该相当高)。不知为何,总觉得有那种共产主义理想社区,或者是学生时代课程设计的感觉。庭院中的公共活动设施也非常齐全,泳池,活动室,烧烤区,商店等等。另外很好玩的是儿童游乐设施也运用到了主体建筑的构成模式,蛮有意思。



nouvel 18
地址:18 Anderson Rd
设计:让努维尔

可以说很有卖点了,直接把让老师的名号写在了小区的名称中,多少有种香奈儿5号一般的自信在里面。一黑一白两座公寓塔楼,说来像是让努维尔交出的一份标准答案。似曾相识的细节,以及比较简单的植物运用,以及一些出于商业需要的手法克制。


résidence
地址:Ardmore Park
设计:UNstudio

表皮 表皮 表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构成感极强的表皮,但并不代表着这只是个粗浅的装饰手法。UNstudio在运用表皮样式的同时似乎也在探索室内空间对应的改变,可惜没有入内,这次无法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

sculptura ardmore
地址:Ardmore Park
设计:未知

名字里对于“雕塑”这个单词稍加改动,显然很有自我表现欲。玻璃里面和遮阳板倒是平常,不过挑出的几个游泳池就非常酷了,产生了旋转般的动态感,让人惊叹。

吉宝湾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地址: 29 Keppel Bay View
设计:丹尼尔里伯斯金

新加坡真是建筑大师的实验田,尤其是在住宅项目项目上,能够高品质的呈现这么多大师的作品,实属难得。里伯斯金在这个住宅群中依然延续着极强的个人风格,如同刀锋般的塔楼形态,很有标志性。同时在屋顶和连桥上也入乡随俗的布置了大量树木绿化,上面的框架使得屋顶在满足绿化功能与使用的同时,也保持着建筑的形态的视觉冲击力。
只是有一栋的核心筒地址对形态有些破坏,不知道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限制条件影响。而在多层住宅部分的设计中,则运用到了里伯斯金曲线与几何的两种模式。加上园林景观与公共建筑,基本上把个人风格中的几个主要形式都展现了一下,很值得爱好里大师的同学品味一番。


宗教类
AI Islah Mosque
地址: 30 Punggol Field
设计:Formwerkz Architects

一座开放且现代的清真寺,对于清真寺传统的建筑空间已经装饰模式进行了多个层次的解构。将传统清真寺的穹顶改为了屋顶花园的景观凉亭,室内则用挑高空间的带状天光来营造神圣感。几个层次的屋顶花园以及下沉空间里绿植的设计确实让建筑的形象更加温和。
外立面的纹样也确实对于传统的伊斯兰纹样进行了不错的诠释,又增添了一点现代感。唯一的问题似乎是出现在材质上,外壳的所有造型是利用空心的纤维石膏板打造的,在强度和耐久性上并不能让人满意



教育类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
地址:1 McNally St
设计:WOHA事务所

一座非常不正经的学校设计,整个空间氛围让人觉得很像一座商场综合体什么的。建筑是一个外高冷内狂热的气质。外立面采用小开窗做出比较封闭的立面效果,同时又比较少见的黑色。而内部空间是一个玻璃的山谷,几何构成感很强。几个连廊的穿插以及内部的楼梯设置也颇为自由。


School of Arts
位置:Prinsep Street
设计:WOHA事务所

又一座绿色学校,墙面绿化丰富。学校位于非常市中心的地址,故而在功能上结合了多种市民文化设施。下面的楼层对公众开放,主要是剧场美术馆这些,同时使用了新加坡很少见的混凝土模板,产生了粗狂的山谷效果。而上部则是学校的空间,不对外开放。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地址: 8 Somapah Rd
设计:BenvanBerkel

说来新加坡确实很小,很多大学都是是国内高中的尺寸像。像科技设计大学主要就是一整栋连在一起的教学楼,以及宿舍与运动场。科技设计大学在立面设计上比较年轻态,像集成电路一般的几何线条,配搭饱和度极高的红绿色彩,以及墙面山几种绿植搭配,确实很符合一所新建大学的气质。另外成龙在国内购买的几个小的古建也陈列在这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