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eedon住宅
地址:3 Leedon Heights
設計:扎哈哈迪德

扎嬸很火的一個住宅作品,為了協調住宅的功能,因而在造型感上也比較收斂,把自己的斜線曲線的做法和住宅本身的功能也算是比較好的結合在了一起,至少不算過於超脫世俗。不過部分房間由於出現了斜牆面,不便於刷漆,住戶還是多少有些怨言的。下面的景觀扎哈風格還是非常明顯,但有些構築物也過於裝飾化了。


The Interlace住宅
地址:Depot Road
設計:奧雷舍人

前夫哥的住宅力作,看似簡單的體塊搭接,但卻獲得了非常強的視覺衝擊力(同時結構成本應該相當高)。不知為何,總覺得有那種共產主義理想社區,或者是學生時代課程設計的感覺。庭院中的公共活動設施也非常齊全,泳池,活動室,燒烤區,商店等等。另外很好玩的是兒童遊樂設施也運用到了主體建築的構成模式,蠻有意思。



nouvel 18
地址:18 Anderson Rd
設計:讓努維爾

可以說很有賣點了,直接把讓老師的名號寫在了小區的名稱中,多少有種香奈兒5號一般的自信在裡面。一黑一白兩座公寓塔樓,說來像是讓努維爾交出的一份標準答案。似曾相識的細節,以及比較簡單的植物運用,以及一些出於商業需要的手法克制。


résidence
地址:Ardmore Park
設計:UNstudio

表皮 表皮 表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構成感極強的表皮,但並不代表著這只是個粗淺的裝飾手法。UNstudio在運用表皮樣式的同時似乎也在探索室內空間對應的改變,可惜沒有入內,這次無法深入的探究這個問題。

sculptura ardmore
地址:Ardmore Park
設計:未知

名字里對於「雕塑」這個單詞稍加改動,顯然很有自我表現欲。玻璃裡面和遮陽板倒是平常,不過挑出的幾個游泳池就非常酷了,產生了旋轉般的動態感,讓人驚嘆。

吉寶灣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地址: 29 Keppel Bay View
設計:丹尼爾里伯斯金

新加坡真是建築大師的實驗田,尤其是在住宅項目項目上,能夠高品質的呈現這麼多大師的作品,實屬難得。里伯斯金在這個住宅群中依然延續著極強的個人風格,如同刀鋒般的塔樓形態,很有標誌性。同時在屋頂和連橋上也入鄉隨俗的布置了大量樹木綠化,上面的框架使得屋頂在滿足綠化功能與使用的同時,也保持著建築的形態的視覺衝擊力。
只是有一棟的核心筒地址對形態有些破壞,不知道在方案設計過程中是否有什麼限制條件影響。而在多層住宅部分的設計中,則運用到了里伯斯金曲線與幾何的兩種模式。加上園林景觀與公共建築,基本上把個人風格中的幾個主要形式都展現了一下,很值得愛好里大師的同學品味一番。


宗教類
AI Islah Mosque
地址: 30 Punggol Field
設計:Formwerkz Architects

一座開放且現代的清真寺,對於清真寺傳統的建築空間已經裝飾模式進行了多個層次的解構。將傳統清真寺的穹頂改為了屋頂花園的景觀涼亭,室內則用挑高空間的帶狀天光來營造神聖感。幾個層次的屋頂花園以及下沉空間裡綠植的設計確實讓建築的形象更加溫和。
外立面的紋樣也確實對於傳統的伊斯蘭紋樣進行了不錯的詮釋,又增添了一點現代感。唯一的問題似乎是出現在材質上,外殼的所有造型是利用空心的纖維石膏板打造的,在強度和耐久性上並不能讓人滿意



教育類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
地址:1 McNally St
設計:WOHA事務所

一座非常不正經的學校設計,整個空間氛圍讓人覺得很像一座商場綜合體什麼的。建築是一個外高冷內狂熱的氣質。外立面採用小開窗做出比較封閉的立面效果,同時又比較少見的黑色。而內部空間是一個玻璃的山谷,幾何構成感很強。幾個連廊的穿插以及內部的樓梯設置也頗為自由。


School of Arts
位置:Prinsep Street
設計:WOHA事務所

又一座綠色學校,牆面綠化豐富。學校位於非常市中心的地址,故而在功能上結合了多種市民文化設施。下面的樓層對公眾開放,主要是劇場美術館這些,同時使用了新加坡很少見的混凝土模板,產生了粗狂的山谷效果。而上部則是學校的空間,不對外開放。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地址: 8 Somapah Rd
設計:BenvanBerkel

說來新加坡確實很小,很多大學都是是國內高中的尺寸像。像科技設計大學主要就是一整棟連在一起的教學樓,以及宿舍與運動場。科技設計大學在立面設計上比較年輕態,像集成電路一般的幾何線條,配搭飽和度極高的紅綠色彩,以及牆面山幾種綠植搭配,確實很符合一所新建大學的氣質。另外成龍在國內購買的幾個小的古建也陳列在這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