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冠确诊总数冲破200万大关!

图源:8视界
这又代表着什么?
新加坡病例17%重复感染 疫情新峰值最高一天2.5万例
进入10月以后,新加坡的日增病例数字居高不下。

从10月4日开始,日增病例出现大反弹,这一趋势持续到现在不止,可以说是愈演愈烈。
卫生部于上周五发布文告解释:
1、如今,新加坡社区中传播的主要新冠毒株已经从奥密克戎BA.5更替到了XBB毒株。
截至10月3日到9日该周内,XBB毒株在本土病例的占比从前一周的22%翻倍增加到54%。
早前的主导毒株BA.5,以及BA2.75,只分别占21%和24%的本土病例。

图源:robinveret
2、卫生部也找到证据,XBB毒株可能导致新加坡出现更多重复感染的病例。
在过去一个月内,重复感染新冠的病例数字不断攀升,截止到上周五累计占新增病例的17%。
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近期病例总数。
卫生部的这一波解释其实就是预告大家:
新一轮由XBB毒株主导的疫情反扑就要来了。而这一轮的疫情峰值很大可能出现在11月中旬。
对于峰值会达到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预估数字。回首新加坡今年前两轮疫情,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2022年第一轮疫情】
爆发时期:1月24日-4月3日期间
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原始毒株
这段时间是新加坡进入2022年以后迎来的首轮病例大暴增阶段。
这轮疫情中,1月25日新增病例5996起,到4月3日新增3743起。峰值为1万9159起。

【2022年第二轮疫情】
爆发时期:7月7日-8月31日期间
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变种BA.4和BA.5毒株
相比奥密克戎,这一轮新加坡用更快时间更低峰值度过。
这轮疫情中,7月8日新增病例9284起,到8月31日新增2154起。峰值为1万3794起。

接下来,新加坡要迎接的是XBB疫情浪潮,即第三轮。
【2022年第三轮疫情】
爆发时期:10月至11月中旬(预期)
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变种BA.2的亚型变种XBB

这一轮中,卫生部长透露可能达到的疫情峰值为:2万到2万5左右。而7天平均移动新增病例值为1万5000起。
↓点击视频看看部长咋说↓
尽管如此,还是对新加坡的医疗系统能不能负荷这次的激增病例很有信心:
1、XBB引发新加坡又一轮疫情反扑,但重症患者人数仍保持低位。
截止到上周五,新加坡累计住院的新冠患者有562人,比13日多19个。但重症患者人数在减少。
其中吸氧人数减至44人,ICU患者余9人。
过去28天内,新加坡新增确诊120575例,高达99.8%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2%需要氧气供给,0.03%住进加护病房,0.02%病逝。

2、尽管病例激增,新加坡的医疗系统也负荷得了,能做出最快反应。
卫生部通过上一轮BA.5主导的疫情经验,对本地医疗系统负荷能力进行推算。
上一轮疫情中,新加坡的住院病例于7月达到峰值,当时有800人住院。当时医院负荷能力紧张,但仍能够应对。
而这一轮XBB,卫生部虽然没有明说,从实际行动中可看出住院人数或许更高,但本地系统仍旧能承担得了。

图源:8视界 | 卫生部长王乙康
新加坡公共医院已增加了约200个床位,同时迅速启动各种措施以照顾新冠住院患者。措施包括:
①推迟非紧急入院病患;
②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或入住养老院;
③把正在康复的患者转到过渡护理设施和社区医院等。
接下来两周,本地医院将为新冠患者提供超过800个床位,同时逐步提高新冠治疗设施的的能力。
卫生部的目标在于11月初,把可供使用的床位增加到800个以上。
这波动作很明显是为11月中旬的峰值做准备。
疫情反扑,新加坡当局并不惊讶。也可以这么说,这就是新加坡所选择的抗疫策略导致的必经之路。
卫生部长前几天才表达过这个意思:
疫情一浪接一浪,新加坡就要做好准备,上下一心,乘风破浪。

图源:yahoo finance
怎么乘风破浪呢?
1)打疫苗减少重症。新型二价疫苗正在为高风险人群普及。截止到上周五,新加坡的完全疫苗接种率为92%,79%人口已打完追加剂。
2)提高医疗卫生系统应急能力,从现在开始增加床位。
3)将高危人群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10月14日起到11月10日,医院跟疗养院的探访人数、时间都有相应限制。
这是新加坡现在的做法。
中国官方回应疫情政策 四个地方试点先行
10月12日晚,中国主持人白岩松视频连线采访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梁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解答:面对疫情,为何要坚持“动态清零”?
*资料来源自央视《新闻1+1》节目。下文问题的“我们”指中国。
“疫情防控都三年了,我们还要打持久战吗?”
梁万年:我也跟大家的心情一样,期盼疫情早日结束,但是这个新冠肺炎的疫情,确实太独特了,这个病毒很狡猾,我们目前还不能说疫情就结束了,我们仍然还面临着疫情的风险。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还处在大流行阶段,世卫组织还未宣布大流行结束,它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
从我们的外防输入的压力来看,现在在逐渐的加大,特别是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它的传播速度在加快,它的隐匿性在增强,但有一个好处,它的致病率在下降。不过,从总的一个感染来看,它对人群的健康威胁还是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还是坚持我们的防控策略,优化防控措施,来为最终战胜疫情做准备。

图源:BBC
我们现在继续执行动态清零的政策,背后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担心的是什么?
梁万年:“动态清零”是一个总的方针,这个总方针是在我们国家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所确立的,它的核心问题不是说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说一例病例都不能发生,而是对于疫情的清零。简单说,就是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让它不出现连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反弹,这就是动态清零。
在当下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强调我们的总策略总方针?为什么要强调对发生的疫情进行围捕?主要是考虑三个方面:
1、这个疾病和病毒我们对它了解的情况,以及它的毒性和致病能力;
2、我们的抵抗力,特别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
3、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力求取得一个平衡,只要不失衡,对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就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病毒、和疾病之间,还无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须要介入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来取得平衡。基于这一点,我们现在最担忧的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严格的管控,我们会导致一些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会出现一些重症病例,乃至死亡病例的出现。
另外,一旦感染人数增多,就会产生医疗系统的挤兑。最终反过来,就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心理,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所以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一个最重要的考虑。
现在奥密克戎在变异的过程中越来越弱了,死亡率在下降,重症数在下降,同时无症状感染者转化率都变得很低了,既然都很轻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严?
梁万年:从病毒和疾病本身来看,确实展示了这个特点。从奥密克戎的变异株来看,它的传播力在加快,隐匿性在增强,同时对疫苗对感染后所形成的免疫的逃避能力也在增加;从疾病的症状来看,无症状和轻症的比例在增加,致死率也在下降,这是个事实。但是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衡量一个疾病的危害性有两种不同的视角。
1、群体视角:国际上通用的视角,而不是个体的视角。重要的是看这个病的死亡率,这个死亡率计算的分母是全人群,分子是感染这个疾病后导致死亡的人群。

2、个体视角:往往是对患病的个体来看这个疾病危害度有多重,奥密克戎的症状的严重度在下降,算个体的危害是病死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感染或者是患病的人群,分子是因为疾病后死亡的人群。
我们搞公共卫生的,搞疫情防控的人,看的重点危害是它的死亡率。如果感染人口量很大,虽说病死率很低,两个一乘,死亡率是高的,死亡的绝对数是大的,所以它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所以它会导致一些超额的死亡,或者叫额外死亡。所以我们在现阶段对疾病的防控手段,包括我们的药物、疫苗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理想状况的情况下,加强防控,对保护生命也是必要的。
我们针对时间表再做一个大胆的假设性的推进,比如来年春天,我们来逐步放松疫情防控政策,让日常生产生活恢复秩序,未来几个月的时间加快老年人疫苗的接种、医院的建设、防止挤兑、药品尽早跟大家见面等等,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大家都愿意配合,这方面您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