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新冠確診總數衝破200萬大關!

圖源:8視界
這又代表著什麼?
新加坡病例17%重複感染 疫情新峰值最高一天2.5萬例
進入10月以後,新加坡的日增病例數字居高不下。

從10月4日開始,日增病例出現大反彈,這一趨勢持續到現在不止,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衛生部於上周五發布文告解釋:
1、如今,新加坡社區中傳播的主要新冠毒株已經從奧密克戎BA.5更替到了XBB毒株。
截至10月3日到9日該周內,XBB毒株在本土病例的占比從前一周的22%翻倍增加到54%。
早前的主導毒株BA.5,以及BA2.75,只分別占21%和24%的本土病例。

圖源:robinveret
2、衛生部也找到證據,XBB毒株可能導致新加坡出現更多重複感染的病例。
在過去一個月內,重複感染新冠的病例數字不斷攀升,截止到上周五累計占新增病例的17%。
這也進一步推高了近期病例總數。
衛生部的這一波解釋其實就是預告大家:
新一輪由XBB毒株主導的疫情反撲就要來了。而這一輪的疫情峰值很大可能出現在11月中旬。
對於峰值會達到多少,目前還沒有一個預估數字。回首新加坡今年前兩輪疫情,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2022年第一輪疫情】
爆發時期:1月24日-4月3日期間
主要流行毒株:奧密克戎原始毒株
這段時間是新加坡進入2022年以後迎來的首輪病例大暴增階段。
這輪疫情中,1月25日新增病例5996起,到4月3日新增3743起。峰值為1萬9159起。

【2022年第二輪疫情】
爆發時期:7月7日-8月31日期間
主要流行毒株:奧密克戎變種BA.4和BA.5毒株
相比奧密克戎,這一輪新加坡用更快時間更低峰值度過。
這輪疫情中,7月8日新增病例9284起,到8月31日新增2154起。峰值為1萬3794起。

接下來,新加坡要迎接的是XBB疫情浪潮,即第三輪。
【2022年第三輪疫情】
爆發時期:10月至11月中旬(預期)
主要流行毒株:奧密克戎變種BA.2的亞型變種XBB

這一輪中,衛生部長透露可能達到的疫情峰值為:2萬到2萬5左右。而7天平均移動新增病例值為1萬5000起。
↓點擊視頻看看部長咋說↓
儘管如此,還是對新加坡的醫療系統能不能負荷這次的激增病例很有信心:
1、XBB引發新加坡又一輪疫情反撲,但重症患者人數仍保持低位。
截止到上周五,新加坡累計住院的新冠患者有562人,比13日多19個。但重症患者人數在減少。
其中吸氧人數減至44人,ICU患者餘9人。
過去28天內,新加坡新增確診120575例,高達99.8%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0.2%需要氧氣供給,0.03%住進加護病房,0.02%病逝。

2、儘管病例激增,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也負荷得了,能做出最快反應。
衛生部通過上一輪BA.5主導的疫情經驗,對本地醫療系統負荷能力進行推算。
上一輪疫情中,新加坡的住院病例於7月達到峰值,當時有800人住院。當時醫院負荷能力緊張,但仍能夠應對。
而這一輪XBB,衛生部雖然沒有明說,從實際行動中可看出住院人數或許更高,但本地系統仍舊能承擔得了。

圖源:8視界 | 衛生部長王乙康
新加坡公共醫院已增加了約200個床位,同時迅速啟動各種措施以照顧新冠住院患者。措施包括:
①推遲非緊急入院病患;
②讓病情穩定的病人出院或入住養老院;
③把正在康復的患者轉到過渡護理設施和社區醫院等。
接下來兩周,本地醫院將為新冠患者提供超過800個床位,同時逐步提高新冠治療設施的的能力。
衛生部的目標在於11月初,把可供使用的床位增加到800個以上。
這波動作很明顯是為11月中旬的峰值做準備。
疫情反撲,新加坡當局並不驚訝。也可以這麼說,這就是新加坡所選擇的抗疫策略導致的必經之路。
衛生部長前幾天才表達過這個意思:
疫情一浪接一浪,新加坡就要做好準備,上下一心,乘風破浪。

圖源:yahoo finance
怎麼乘風破浪呢?
1)打疫苗減少重症。新型二價疫苗正在為高風險人群普及。截止到上周五,新加坡的完全疫苗接種率為92%,79%人口已打完追加劑。
2)提高醫療衛生系統應急能力,從現在開始增加床位。
3)將高危人群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10月14日起到11月10日,醫院跟療養院的探訪人數、時間都有相應限制。
這是新加坡現在的做法。
中國官方回應疫情政策 四個地方試點先行
10月12日晚,中國主持人白岩松視頻連線採訪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

梁對於這個問題做出了一系列解答:面對疫情,為何要堅持「動態清零」?
*資料來源自央視《新聞1+1》節目。下文問題的「我們」指中國。
「疫情防控都三年了,我們還要打持久戰嗎?」
梁萬年:我也跟大家的心情一樣,期盼疫情早日結束,但是這個新冠肺炎的疫情,確實太獨特了,這個病毒很狡猾,我們目前還不能說疫情就結束了,我們仍然還面臨著疫情的風險。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還處在大流行階段,世衛組織還未宣布大流行結束,它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
從我們的外防輸入的壓力來看,現在在逐漸的加大,特別是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它的傳播速度在加快,它的隱匿性在增強,但有一個好處,它的致病率在下降。不過,從總的一個感染來看,它對人群的健康威脅還是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還是堅持我們的防控策略,優化防控措施,來為最終戰勝疫情做準備。

圖源:BBC
我們現在繼續執行動態清零的政策,背後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我們擔心的是什麼?
梁萬年:「動態清零」是一個總的方針,這個總方針是在我們國家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所確立的,它的核心問題不是說病毒的清除,也不是說一例病例都不能發生,而是對於疫情的清零。簡單說,就是發現一起疫情就撲滅一起疫情,讓它不出現連續性的社區傳播和規模性的反彈,這就是動態清零。
在當下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強調我們的總策略總方針?為什麼要強調對發生的疫情進行圍捕?主要是考慮三個方面:
1、這個疾病和病毒我們對它了解的情況,以及它的毒性和致病能力;
2、我們的抵抗力,特別是衛生健康系統的救治能力和防控能力;
3、我們整個社會的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力求取得一個平衡,只要不失衡,對整個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就不會造成大的危害。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和病毒、和疾病之間,還無法做到完全的平衡。所以必須要介入社會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來取得平衡。基於這一點,我們現在最擔憂的是,如果我們不加以嚴格的管控,我們會導致一些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會出現一些重症病例,乃至死亡病例的出現。
另外,一旦感染人數增多,就會產生醫療系統的擠兌。最終反過來,就會加劇人們的恐懼心理,對社會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所以這是我們最擔憂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一個最重要的考慮。
現在奧密克戎在變異的過程中越來越弱了,死亡率在下降,重症數在下降,同時無症狀感染者轉化率都變得很低了,既然都很輕了,為什麼我們還要這麼嚴?
梁萬年:從病毒和疾病本身來看,確實展示了這個特點。從奧密克戎的變異株來看,它的傳播力在加快,隱匿性在增強,同時對疫苗對感染後所形成的免疫的逃避能力也在增加;從疾病的症狀來看,無症狀和輕症的比例在增加,致死率也在下降,這是個事實。但是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衡量一個疾病的危害性有兩種不同的視角。
1、群體視角:國際上通用的視角,而不是個體的視角。重要的是看這個病的死亡率,這個死亡率計算的分母是全人群,分子是感染這個疾病後導致死亡的人群。

2、個體視角:往往是對患病的個體來看這個疾病危害度有多重,奧密克戎的症狀的嚴重度在下降,算個體的危害是病死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感染或者是患病的人群,分子是因為疾病後死亡的人群。
我們搞公共衛生的,搞疫情防控的人,看的重點危害是它的死亡率。如果感染人口量很大,雖說病死率很低,兩個一乘,死亡率是高的,死亡的絕對數是大的,所以它仍然是一種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所以它會導致一些超額的死亡,或者叫額外死亡。所以我們在現階段對疾病的防控手段,包括我們的藥物、疫苗還沒有完全達到我們理想狀況的情況下,加強防控,對保護生命也是必要的。
我們針對時間表再做一個大膽的假設性的推進,比如來年春天,我們來逐步放鬆疫情防控政策,讓日常生產生活恢復秩序,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加快老年人疫苗的接種、醫院的建設、防止擠兌、藥品儘早跟大家見面等等,有了這樣的一個目標,大家都願意配合,這方面您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