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wired UK)
Young博士注意到有些人在接种疫苗后仍会出现长期症状,他说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由于遗传、微生物组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好消息是,大多数新加坡的新冠患者将在感染后的四周内从症状中恢复。
其他一些人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症状持续了4至12周,极少数的人症状会超过这个时间区间。

同时Young博士也预计,最近奥密克戎激增的患者中出现长期症状的比例会很低。

(图源:海峡时报)
这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接种疫苗后被感染的,而且还因为奥密克戎产生的99.7%都为无症状/轻症感染。
伊丽莎白医院亚洲心脏和血管中心的顾问和心脏病专家Edgar Tay博士表示同意。
除了严重感染外,他引用了最近的一项研究,强调了有四个关键因素增加新冠长期后遗症风险:
感染期间的病毒量、 糖尿病的存在、 自身抗体的存在、 以及一些病人的Epstein-Barr病毒的重新激活

(图源:todayonline) 科学看待新冠后遗症
不放大个例制造恐慌
说回文章开头那个吃柠檬没味道的网友,国内专家做出了这样的回应: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康复后出现长时间味觉减退系个别情况,这类后遗症将会自愈。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也表示,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没有对症治疗的方法,一般两个月后会完全恢复。
有网友提请大家不要轻信网友曝料,也许属实也许有夸大成分,毕竟现在“新冠后遗症”是流量密码。

比起纷纷扰扰,真假难辨的传言还是专家的话更可信一点。
关于新冠后遗症我们现在已知的是:
1,“新冠长期症状”是存在的
比“后遗症”更准确的说法是“新冠长期症状”,新冠肺炎长期症状是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约10~20%的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会有数周至数月的残留症状。

2,现有研究多基于前代毒株
根据2021年8月前后的英国专家研究,最常见的5种长期症状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主要是基于原始新冠毒株的研究。

3,对生殖器影响低于十万分之五
根据《界面新闻》,中国病毒学专家常荣山称,目前有关新冠造成生殖器萎缩、睾丸萎缩等案例的人数过少,其实没有办法研究出权威的结论。
但目前数据显示新冠影响生殖器的概率十分低,可能性低于十万分之五,而且只新冠重症患者身上才有可能体现,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不太可能受到影响。

4,脑萎缩案例稀少,有些行为影响更严重
专家常荣山还称,不用过度恐慌新冠对脑萎缩的影响。
一是案例稀少,不足以形成权威依据。二是报道的论文中的研究前后花了140天,而奥密克戎被发现距今也没有这么长(根据前代毒株得出的结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造成的重症比此前的变异株减低了7成或更多。
另外脑萎缩其实是一种并不算罕见的疾病,中国有两百多万酒精成瘾的人群,而长期饮酒人士的脑萎缩的概率在60%左右,这个数字概率要远高于新冠引起脑萎缩的人数。

简单来说:
新冠长期症状 —— 有,但是没有一些个别案例那么夸张,奥密克戎导致的症状比前代毒株要少。
影响丁丁、脑萎缩 —— 案例稀少,且新冠对其的影响未必有其他因素那么大。
而当下科学界的共识是从原始毒株到奥密克戎,传染性越来越强,毒性则越来越弱。
希望大家重视防疫但不要恐慌,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手段和医学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