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近日來通過手機收到兩則,有關馬來西亞榴槤因化學物質過量而被禁出口中國的音頻文件。本地農糧與獸醫局在回複本台詢問時說,當局會定期檢查、抽樣檢驗進口本地的水果,包括榴槤。截至目前,當局所抽樣檢驗的榴槤樣本當中,全部都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在其中一個長28秒的音頻中,一名口操馬國腔華語的男子提到,自己是通過農業部得知,中國因為「化驗到馬來西亞的榴槤的化學成分過高」,「超出他們的標準」,而決定不允許馬國榴槤的進口。這名男子還說,「只是一些中國的小地方,他們拿過去賣」,所以很多榴槤滯銷,「全部在馬來西亞散賣」,「批發出去」。
在另一個長23秒的音頻中,同一名男子說,馬國榴槤會被驗出化學物質過量,主要是因為之前一些園主將園地買給中國商人後,種植業者大量使用化學物質催熟水果有關。
「他們放了這些化學成分,放得太厲害了。一棵樹可以催生催到很快,而且掉很多,所以他們這樣子出口,結果一化驗到就全部被打回來了。」
本地農糧與獸醫局在回復《8頻道新聞》詢問時說,當局會定期檢查、抽樣檢驗進口本地的水果,包括榴槤,以確保他們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
農糧局表示,截至目前,當局所抽樣檢驗的榴槤樣本當中,全部都符合我國食品安全標準。
抽樣檢驗一般會針對水果中是否殘留農藥、微生物污染以及任何其他不被批准的化學物質,進行檢測。未能通過檢查及食品安全測試的進口水果,將不獲准在本地銷售。
當局表示,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反饋進行調查,必要的話,也會毫不猶豫地採取執法行動。
農糧局也呼籲公眾不要輕信消息來源不明的簡訊,也不要隨意轉發這類未經證實的消息,因為具誤導性信息的傳開,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恐慌。
去年底,網上也曾流傳「馬來西亞出口榴槤農藥成分過高」的消息,流言中還附圖指「這是導致中國將20貨櫃榴槤全部退貨」的原因,並稱「退貨的榴槤被轉銷馬來西亞國內,因而導致榴槤價格大跌」。由於謠言傳播得厲害,本地農糧局後來也在Facebook上發文,做出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