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和跨境貿易的持續增長,新加坡的物流行業面臨新的機遇。得益於其作為全球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以及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持續投資,預計新加坡物流業將在未來幾年內穩步增長。
在最新的季度華僑銀行中小企業指數中,追蹤新加坡中小企業的表現的指數——運輸和物流行業的得分從第二季度的50.6上升至第三季度的51.2。新加坡物流協會主席Dave Ng認為,過去三個月物流業的「強勁表現」受到整體經濟健康狀況的推動。
新加坡物流行業的增長潛力主要體現在其在航運和航空運輸領域的優勢。新加坡港口作為全球轉運港之一,長期以來在貨櫃運輸和貨物轉運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新加坡港口設施完善,具備高效的運作管理,使得其在全球航運網絡中的地位持續保持領先。隨著全球貿易的復甦與需求的回升,新加坡港口的吞吐量呈現增長趨勢,這為本地物流行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樣,作為全球重要的航空樞紐,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在貨運領域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樟宜機場是全球繁忙的貨運機場之一,擁有先進的貨運設施和高效的通關係統。近年來,樟宜機場持續升級其基礎設施,提升了處理貨物的能力,使其在全球空運物流網絡中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隨著航空貨運需求回升,樟宜機場的貨運量也逐步增加,推動了新加坡物流業的發展。
當前新加坡物流業最大的挑戰是勞動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尤其是熟練的重型車輛司機。Dave Ng說,「不斷上升的銀行利率正在增加小公司的壓力,推高運營成本,並將一些公司推向倒閉的邊緣。」這要求新加坡物流企業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以應對人力成本上升的挑戰。
而數字化轉型是當下新加坡物流行業的另一個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政府和企業加大了對智能物流技術的投資,推動了物流行業向自動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通過實施智能倉儲管理、無人駕駛貨車和人工智慧預測系統,新加坡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和優化供應鏈管理方面取得了進展。這些技術的應用增強了新加坡在全球物流行業中的競爭力。
新加坡的政策支持也為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政府通過政策措施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包括減稅、補貼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新加坡在推動物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也為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幫助企業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政府的支持有助於新加坡物流行業繼續保持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另外,新加坡還利用企業重組供應鏈來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表示,新加坡與鄰國建立的廣泛自由貿易協定和合作網絡吸引了跨國公司。這些公司正在建立「雙樞紐」:通過在成本較低的國家設立生產基地來優化成本,同時通過在新加坡設立物流設施來利用新加坡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
隨著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新加坡在東南亞及亞太地區的物流樞紐作用愈加突出。近年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促進了區域內跨境貿易的增長。新加坡憑藉其先進的物流設施和高效的供應鏈服務,成為區域供應鏈的關鍵節點。通過這一優勢,新加坡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和國際物流企業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推動了本地物流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