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近年來更多孩童對雞蛋、花生等不同食物過敏,有母親就因為女兒吃了巧克力後嚴重過敏差點丟命。
王女士(35歲,音譯)今年5歲大的女兒,則對魚類、小麥、乳製品、雞蛋和幾種堅果過敏。
她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約一年前女兒在一個生日派對上吃下了一小塊巧克力。

王女士和丈夫孫先生,以及大女兒Colette(右)和小女兒Heidi(左)。(受訪者提供)
她隨即開始嘔吐,五分鐘後就呼吸困難。王女士馬上趕去藥房買了抗過敏藥喂女兒吃下後就送她去醫院。
「醫生告訴我,她的血氧飽和度很低,我當時應該立即叫救護車的。那時候我意識到,我可能就因為一塊巧克力失去我的女兒。」
這位母親坦言女兒目前還小,她和丈夫還可以照顧她,確保她沒有吃錯東西。
「可是,我們擔心她以後長大了社交生活會受影響,比如當她需要和朋友分享食物的時候。」
新加坡國大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因食物過敏求診的兒童人數從2014年的約300人,激增30多倍至2022年的1萬人。相比之下,同期因食物過敏就診的成人人數保持穩定,每年約為3000至4000人。
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兼顧問醫生譚慧文助理教授指出,雞蛋是兩歲以下兒童的首要食物過敏原,其次是牛奶和花生。貝殼類則是青少年和成人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由食物引起的嚴重可致命的過敏性反應(anaphylaxis)案例在全球各地增加,新國也不例外。
2014至2020年間,竹腳婦幼醫院兒童急診部處理的這類病例就增加了兩倍多。
小兒過敏科主任兼顧問醫生張國威說,儘管新國尚未有兒童因此而致命的情況,但近乎致命的病例有增多的趨勢。
許多幼兒園不提供含堅果餐食
許多幼兒園不提供含堅果的餐食。
職總優兒學府(NTUC First Campus)屬下的小小學庭(The Little Skool-House)有20間分校,學生的菜單就把堅果和海鮮(不包括魚類)等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排除在外。
若碰上孩子有較為嚴重的食物過敏情況,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所有膳食。有食物過敏的兒童其校服上也縫有標籤,以作提醒。
伊頓(EtonHouse)發言人也說,旗下學前教育中心提供的食物都不含堅果。
「我們也不允許家長寄送含有任何種類堅果或堅果痕跡的食物。」
針對更多兒童對食物過敏的問題,除了新加坡醫院已投入相關研究,受訪父母也希望更多餐飲場所能夠提供明確的食材信息,好讓他們能帶孩子安心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