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面對未知的未來 儲備金多少才算充裕無特定數據

李顯龍總理說,儲備金多少才算充裕沒有特定數據,也沒人能預知我國未來會出現什麼危機,須要多少儲備金應急。總理也說,凈投資回報貢獻約等於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5%,有助緩解本地納稅人的負擔。如果沒有凈投資回報,消費稅和所得稅就得大幅增加。
李總理晚間在國會加入辯論儲備金課題。他說我國凈投資回報貢獻的運用是經過深思熟慮和長時間實踐的制度,對儲備金也做出重要貢獻。總理說我國能有今天,是因為建國一代的遠見和謹慎態度,確保我國儲備金不會因為政治壓力而被隨意動用。
李總理表示,李光耀在1984年時提過儲備金可能會被揮霍無度的政府揮霍掉,為了防止流氓政府掠奪儲備金,他提出了由當選總統擁有保護儲備金的權力和權威的這個想法,並且如果政府想將儲備金用在不明智的用途上,總統可以說不。
李總理表示,在冠病期間,儲備金給了我國很大的優勢,各部門可以專心做他們的任務; 如果當時沒有儲備,政府就無法提前安排購買疫苗,也無法提供僱傭補貼計劃(Jobs Support Scheme)為雇員提供保障,避免一些公司倒閉,政府最後花了400億元,但是否表示儲備金400億元就足夠。
他說:「冠病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大流行,也不會是最嚴重的一次。
「如果我們陷入戰爭,就像烏克蘭一樣,需要多少錢才足夠?」
「多少儲備金才算夠對我來說這是個錯誤的提問。在涉及儲備金時,如果說X億元就足夠,那是個錯誤的認知。不能說儲備超過了X億元,儲備就多了,少於X億元,儲備就太少了。沒有這樣的數字,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李總理也強調國家儲備金不僅屬於這一代的新加坡人民,也屬於子孫後代。大家都有責任,確保下一代新加坡人,也能從儲備金中受益。
「創業難,守業更難,敗家輕而易舉。現在就在於我們去證明我們能否保護我們的儲備金,並且證明新加坡人有能力在建國一代之後,繼續保持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證明我們不是敗家的富二代,我們是負責任的,對於尚未出生的一代來說,我們也是別人的先輩。」
總理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當時我國提出2009財年預算來應對危機,推出僱傭補貼計劃,並要從國家儲備金中撥出49億元。 在預算案辯論中,劉程強先生質疑政府為何要動用儲備金,而不是使用政府當時預算中的儲蓄。
總理說:「當時的回答是,這樣我們才會有未動用現金儲備,而這是當前的儲備,我們以後可能會需要它。 我們把它放在一邊,若有需要,我們會使用它。」
他說,幸好當時政府不需要這樣做,兩年後在2011年,當政府歸還40億元儲備金給國庫時,劉程強再度發言並表示,政府歸還40億元國家儲備金是一件正確的事。
李總理表示,這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反對黨的做法,對保護儲備金有著共同的承諾,並認識到儲備金是一種戰略資產,只能在前所未有的情況下使用。
總理也表示,如果反對黨真的認為我國應該動用更多儲備金,那他們可以把這個議題當競選課題,讓人民做出抉擇。
「我呼籲大家協助新一代接班人維護我國的審慎政策,讓新加坡繼續走在正確軌道上,以便所有新加坡人都能在未來的歲月里繼續從國家的成功中受益。謝謝議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