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杯熱氣騰騰的老咖啡,一份半熟蛋,再配上兩片咖椰黃油吐司。
這樣的傳統早餐,是新馬地區幾代人的記憶。

對於南洋老味道的傳承,也成了百年新加坡老字號咖啡店——吉利尼(Killiney Kopitiam)集團所專注發展的事業核心。
創立於1919年的新加坡吉利尼,早年原是吉利尼街邊一家很不起眼的咖啡店。幾經歲月,這間咖啡店也見證著新加坡從南洋小城漁村到國際化都市的巨大變遷。
1992年,對吉利尼咖啡店的味道鍾愛有加的老顧客雲德勝買下了這間咖啡店。自此,吉利尼咖啡店的味道不止散發在吉利尼路,更是拓展到新加坡全島各處以及海外地區。

100年前,吉利尼咖啡店發源於新加坡吉利尼路
發展至今,除招牌傳統早餐之外,吉利尼還拓展出了午餐、下午茶和晚餐。獨家風味依舊承襲百年老味道,而如今的吉利尼已經發展成為新加坡知名的連鎖餐飲集團,包括全島36家門店,海外5個國家和地區31家門店。
作為吉利尼家族企業的第二代舵手,雲天源(Woon Tien Yuan)希望與父輩共同開拓事業版圖的同時,也能為這間百年老店注入新鮮活力。
要實現傳統企業轉型,要融入科技思想,要探索不一樣的餐飲發展道路。雲天源在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努力推動,讓創新想法落地變成現實。
他心裡有一道光,希望這道光也能照進家族百年老店,讓吉利尼煥發嶄新的光彩。
校友簡介
Woon Tien Yuan | 雲天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本科BBA2012
吉利尼咖啡店(Killiney Kopitiam)集團董事

家族企業的傳承總是棘手而又微妙的。對於雲天源而言,最切身相關的問題是如何在規劃業務增長和保持家族成員凝聚力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在他看來,家族企業充滿很多變數,就像是家族成員在不同的角落,大家彼此通過繩索互相連接。為了取得成功,每個家族成員都要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有持續的張力。但這股張力不能太強,否則會影響整體的凝聚力;又不能太松,因為缺乏團隊合作會導致增長停滯。
因而,雲天源常常都要思考如何達到和維持這種平衡。
雲天源說,「在吉利尼,家族長輩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發展家族企業的意見都很重視。但無論誰加入,為了推動業務發展,在對某些傳統慣例發起挑戰之時,都要保持對家族長輩的尊重。」
歸根結底,雲天源始終堅信家族凝聚力是家族事業的第一位。
他說,當某個項目無法得到所有家族決策層的同意,我們寧願選擇不推動。儘管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拖慢了決策過程,但我更傾向於將其視為一種挑戰:這給了我更大的動力去更努力工作,投入更多精力來說服所有家族長輩管理層。
他感到這項挑戰也是經營家族企業的美妙之處和樂趣所在。

雲天源在吉利尼咖啡門店
關鍵難度在於溝通和把握時機
談到與家族企業長輩一起工作的感想,雲天源認為,跨代合作最關鍵的在於溝通。「有時我們可能以為長輩明白我們的想法,但是由於代溝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他說,「這就需要我們更努力,為他們詳細解釋所有想法。如此一來可以消除這一差距,並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工作關係。」
為了更好地與家族成員以及長輩們溝通,雲天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每當有新點子新創意,他都會先想想要如何讓家族長輩管理層能接受自己的想法。
比如,雲天源對一家專門從事配方的食品科技初創公司——昊福食品科技(Hoow Foods)有了一定了解之後,他覺得如果吉利尼能與這家公司建立合作,一定是件好事。
不過,這類初創公司往往缺乏歷史業績可以參考,這樣就為說服傳統的家族企業管理層增添了難度。
在推進傳統家族企業與新型創業科技公司的合作中,雲天源遇到了現實困境。他說,自己的業務理念基於學術理論和公司經營實踐兩方面。但為了能促成合作,他付出了更多努力。

雲天源與昊福食品科技團隊
首先,要花很多精力與家族企業長輩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這家初創公司的工作方式,讓他們理解與初創公司合作,長遠來看能夠使家族企業受益。
雲天源向長輩們提出,可以要求昊福團展開一項「挑戰」,讓他們重新配製吉利尼的速溶飲料。如果昊福團隊在這次考驗中表現出色,那麼就可以消除自己與長輩之間的想法分歧。
好在昊福團隊不負期望,給吉利尼集團家族長輩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開啟了我們之間的合作。
在推動傳統家族企業轉型的漫長過程中,雲天源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包括食品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等目標,都被提上日程。
雲天源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是持開放的態度並抓住每一個到來的機會。有時人們在回顧過去的時候,會後悔沒有把握機會,成功的商人懂得時機和運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對我來說,把握時機是關鍵。」他說,「比如,當吉利尼的三合一優質咖啡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我碰巧遇到了一位小學同學Yau Png,他也是昊福的創始人之一。這次重逢也促成了我們與昊福團隊合作,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眼光要長遠
接手家族企業管理,雲天源最初從管理家族的基金會——雲氏兄弟基金開始入手。他認為,通過家族基金,自己對藝術品收藏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藝術品收藏也讓他認識到眼光長遠和履行承諾的重要性,這是無形的收穫。
把這樣的理念放入企業經營當中,雲天源決定投資新型食品科技公司。「憑藉研發實力,我們現在有能力重新設計現有產品,或者進行新產品研發,來推動創新。」雲天源說。
此外,採取長遠策略也意味著要跳脫吉利尼多年來傳統的實體店模式。未來,雲天源的目標是創造更多的快速消費品,開拓吉利尼的海外市場並覆蓋全球的消費者。
業務層面上,他希望在保持讓新加坡人引以為傲的傳統餐飲同時,要將企業發展成為國際化品牌。
眼下,與許多傳統企業一樣,吉利尼也需要解決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問題。這是擺在很多傳統企業面前的現實困境。
雲天源深知留住年輕人才的難度。他說,「坦率地講,對於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與跨國公司競爭人才(特別是大學畢業生)仍然是一項挑戰。
第一次加入家族企業時,中小型企業和跨國公司中類似職位之間的工資差距確實讓我驚訝,另外工作經驗也進一步拉大了這一差距。」
他舉例說,一名在跨國公司有五年職場經驗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可能比在中小型企業工作的畢業生賺得多得多。對於新加坡的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來說,這就是客觀現實。
為了保持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思考其他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對於吉利尼來說,我們認為對昊福等初創企業進行投資是創新方式之一,旨在為我們提供發展和提高業務的相關技術和人才。」雲天源說,「不過,我們始終將自己定位為具有國際野心的本土傳統品牌,並以此來吸引人才。」
關於校園記憶
回顧自己當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求學的經歷,雲天源感到,主要收穫在於認識到團隊合作的力量。
他回憶道,在讀書期間,幾乎每門課都要求做小組報告進行團隊合作。
「通過這些項目的密集訓練,我認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因此發掘個人才能,釋放團隊的全部潛力至關重要。」雲天源說,這些都可以應用於實際商業場景中。我們一直努力為各個崗位找到合適的人,來推動業務增長。
現在,雲天源仍與國大商學院的同學校友們保持著密切聯繫,其中包括Minqi和Amelia,他們也都開創了自己的事業,分別經營遊艇租賃業務和脊骨療法連鎖店。
他與幾位好友時常聯絡,分享各自在創業過程中的經驗,例如遇到的財力和精神上的挑戰。朋友們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這也讓雲天源看到了大家在不同的創業過程中都有許多共同點,他覺得能彼此分享經驗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這樣可以避免某些陷阱。
在國大商學院求學期間,讓雲天源最難忘的是自己在荷蘭當交換生的經歷。還在讀大二的雲天源幸運地成為了當年荷蘭交換生中的一員,有機會遠赴馬斯垂克大學開展為期六個月的學習生活。
遠離家人,隻身在海外學習,雲天源變得更加獨立。但同時,能與更多國際交換生在一起學習,並且認識很多荷蘭本地學生,雲天源也發覺視野變得更開闊。
>


雲天源在荷蘭當交換生期間與馬斯垂克的同學們
這段海外交換經歷,也讓雲天源後來在接手家族企業業務經營過程中,視野更廣闊。
「這六個月的交換經歷,讓我非常享受,也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都感到受益匪淺。」雲天源說。
當年,雲天源的幾位同學對交換項目很感興趣,但家境困難,財力不足以支持他們到海外。雲天源感到很可惜,也正是看到了這些,後來他決定設立助學金,來資助部分家庭財務有困難的商學院學生能參與這樣的海外項目,希望他們能從交換經歷中有所學有所收穫。
「商學院有幾門課讓我記憶猶新,比如張子穎副教授的社會企業課程,」雲天源說,「我還在高級講師吳佩娟博士的指導下,參加了馬來西亞社會企業eHomemakers / Salaam Wanita項目,完成了個人畢業項目。」

雲天源(右2)和同學們與張子穎副教授(左4)合影

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典禮,雲天源和同學們與指導教師吳佩娟博士(中)合影留念
「兩位老師教會了我在做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牢記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雲天源說,「雖然企業經營自然以盈利為目的,但其經營模式應當能夠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正是受到這些知識理念的啟發,雲天源在實際的企業經營管理中,也重視通過採用新的食品科技來為客戶提供可負擔的食品,一方面,減少食物浪費,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家族餐飲業務的轉型。
對於希望申請入讀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未來的學弟學妹們,雲天源也有一些誠懇的建議。
不要輕易就放棄加入中小企業的機會。跨國公司一直是大家嚮往的地方,但新加坡中小型企業占大多數。實際上中小型企業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尤其是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有利於讓他們腳踏實地積累各種實踐經驗。這種經歷能夠加速學習的過程,並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大有裨益。
如果你有機會加入自己的家族企業,請不要猶豫。每個家族企業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進入家族企業發揮個人能力,這既是我們的榮幸,也是我們的義務。因為沒有什麼比助力自己的家族企業更上一層樓更加重要了。
文章英文版訪談發布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官網Outside-In
原題為Into the future: Transforming a family business
翻譯:李柏慧
編輯:王彤
圖片來自吉利尼咖啡店集團及雲天源本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