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創業的年輕人,如果沒資金、沒經驗、沒基礎,能成功嗎?不管是初生之犢不畏虎,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年輕人在新加坡創業,除了無可匹敵的年輕本錢,還有什麼創業優勢和挑戰?在他們看來是荊棘滿途,還是康莊大道?
-
葉信誠
-
22歲
NTU商學院二年級學生
2018年創立網絡營銷公司,通過社交媒體為企業客戶推廣品牌
想要創業,必須走出舒適圈。若還是抱著朝九晚五穩打穩紮的心態,就難有作為。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控制混沌的能力,一面控制混亂,一面執行方案。
創業者最大的挑戰是建立人脈與客戶關係。如何取得他們的信任並建立融洽關係,歸根究底,取決於你是否能解決他們的痛點,滿足他們的需求。
我在創業初期,與客戶洽談時處處碰壁,非常沮喪,甚至有點被冒犯的感覺。在痛定思痛後,我了解到客戶未被成功說服,意味著我有加強溝通的必要。所以,創業者除了要加強承受能力外,也要懂得調適自己,不斷改善溝通技巧與策略。
年輕人創業,年輕是最大的本錢,尤其是我們這一代,更懂以社交媒體為槓桿,為自己的事業製造優勢。我的客戶中就有不少企業主管,年齡大我很多,卻願意信賴我為他們的公司做導航。
建立自己的技能組合也很重要,不是傳統學府中的知識技能,而是在社會中汲取養料、包括閱讀、講座、課程等。新的技能可在短期間讓業務更上一層樓,很多事業的突破來自瞬間的靈光一閃,運用得好,便可使事業領先別人一步。
創業是一連串的嘗試,持續地嘗試,持續地改進。不完善的行動勝於完美的空談,我們必須在不同的嘗試中不斷改善,以提升業務為最終目的。
網友留言精選:

@Yuqin: 新加坡為鼓勵創新,給startup提供很多優惠政策和平台,所以總體的創業環境應該是比較有利於小公司的發展和成長。比如這裡的大學畢業能拿到學校的投資,甚至免費的辦公室,這對畢業生創業是很大的鼓勵。但這可能只對小公司較有利,尤其是IT和科技行業,對於那些需要資源比較龐大的產業,可能幫助就不那麼大了。同時,畢業生缺乏職場歷練,可能會太莽撞,導致公司有好的想法卻不能存活太久。
-
吳創彬
-
38歲
2007創業
經營旅遊業務
假設年輕人是指那些剛畢業的,沒有任何社會工作經驗的人,我以過來人的身份來分享一些創業經驗吧!
首先,找一個好方向,不要看到好的就做,要選適合自己或創業團隊背景的去深耕,找到好的方向往往省下好多力氣。
第二,不要低估閱歷的重要。很多年輕人墮入網際網路創業成功的迷思中,其實完全靠新人成事的,還是非常低的。很多成功創業的例子,背後都有閱歷支撐著,而閱歷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市場的認知。
第三,要有耐心。年輕人往往想到一個很酷的idea就做了,沒有考慮到五年、十年後,這個事業在市場上的價值有多大?當他們看到另一個更新的idea後,又分心了。有閱歷的人參與,可以幫助擬定目標,不容易被外面的投資人牽著鼻子走。耐心不意味著死板、一成不變,而是把精力與時間專注在一個領域上,去優化、深化。
第四,一旦確定自己經營事業的價值,就要擬定長期方向與短期的執行計劃。長期的大方向可以五年來劃分,落地執行的短期計劃,我只規劃一年,然後再打散成四個季度。
最後,一定要組一個真正的團隊。創業過程是很艱苦的,單打獨鬥很難堅持。創始人最好有三個,一個是老大,另外兩個輔助,三個人的能力是互補的。
需要補充的是,年輕人創業由於信心不夠,底氣不足,很容易陷入創業的陷阱,什麼活動都參加,結果投入時間多,卻做了一些對事業推動不大、與市場不對接的事,徒然耗費精力。
網友留言精選:

@彭彭:本地年輕人在創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學時期,南洋理工大學和國立大學都有創業相關的課程,並讓學生去海外的創業公司工作,擴大國際視野。南大的南洋科技企業家中心(NTC)每年也會辦創業大賽,入選項目可得大額獎金,並被NTC的孵化器孵化。 新加坡的創業資源豐富,年輕人需要的是有決心、有想法、有能力。

@Damien: 想打造一個成功的創業團隊,需要計劃好團隊內所需的人才配比。首先,創業者要衡量自身的優勢劣勢,分析自己最適合的職位和工作範圍。其次,需要考慮一個團隊必須具備的能力和覆蓋的工作範圍。然後通過各方資源,找到適合的人選。新加坡的創業環境還是很適合年輕人創業的。當然,好的團隊會更容易將創業項目推向成功。
-
魯婭男
-
27歲
2014年網上創業
2016年建立實體珠寶店
五年前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我在網絡上的天然珠寶生意。起初我的貨品很單一,基本上都是天然水晶飾品和擺件之類。直到後來另一個朋友,也就是現在的搭檔提出跟我一起合作,才一起開了實體店,產品也從剛開始的天然水晶飾品增加到現在的天然珠寶、翡翠、琥珀、珍珠等等。
在新加坡開實體店還挺累的,尤其是對於創業者。總結這幾年的經驗,個人覺得新加坡的消費者太偏向於大品牌,只要是大品牌推出的商品即使質量不比小品牌好,消費者仍然願意用高出幾倍的價格購買。比如說,同等品質的一顆鑽石,某些大品牌的售價是鑽石專賣店的兩三倍,消費者仍會因為品牌不惜花高價購買。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天然水晶或寶石最重要的是品質而不是牌子。這點給很多起步店主增加了不小的壓力。
再者,新加坡人很喜歡出國旅遊或網上購物,所以在本地逛街時都會比較與國外的價格。我相信很多有實體店的創業者都會反饋新加坡店面租金非常高。在高店租和人工的壓力下,價格可能無法跟國外相比,所以這導致很多創業者堅持不下去。
年輕創業者必須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為顧客提供網上所沒有的產品信息與服務,才能留住客人。
-
夏 洋
-
28歲
經營限量潮牌
網上交易平台
我在2016年畢業後就創業,一路走來,覺得最大的障礙就是對產業缺乏經驗,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對於行內的一些準則不清楚,所以走了很多彎路。
工作一段時日的人,建立了多方面的人際關係,對於創業後找人合作會比較容易。像我這樣沒有經濟基礎,沒有人脈,沒有經驗的……起頭會比較吃力。
我認為,年輕創業者都必須跨過一個比較高的門檻,熬一段時間。如果可以生存下來,就可望取得成績。另方面,創業者也要加緊步伐,縮短自己與業界的距離。比如說,其他人在行業里積累了10年的工作經驗,我只須用兩年去完成。
其次,要有宏觀目標。目標要設得夠遠夠大,但腳步卻要很踏實。每踏出的一步都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如此一來,每走一步,就是一種激勵,激發你再邁出下一步。
我覺得年輕創業勝在沒有負擔。20齣頭的人,沒有家室、沒有束縛,因為輸得起,因此可以放手一搏。此外,相比於在行業混了20年的老手,與其被舊框框困住,新人可以跳出框外,從嶄新的視角改寫產業模式。
網友留言精選:

@一笛:比起創業的始發地,新加坡也許更適合作為公司穩定後擴展新市場的根據地。首先,新加坡市場小,多數創業公司難以在短時間獲得足夠現金流站穩腳步。其次,新加坡資源成本高且儲備有限。比如中美兩國的科技公司就有強大的當地人才,以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科研發展,而新加坡人才畢竟有限,因此在新加坡創業,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都不是個好主意。我認為新加坡更適合做為公司穩定後,開闊亞洲市場的戰略要地。
-
盛 騫
-
30歲
瑞盛亞洲資產
管理公司投資
經理,有為年輕創業者提供資金的項目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市場,受到越來越多風險投資機構的關注和支持。年輕人將會獲得更多機會。創業者可以從新加坡起步,而不是只做新加坡市場。
東南亞人口龐大,人口年齡分布比較年輕化,是個非常健康有消費能力的市場,越來越多的風頭機構關注東南亞,希望投資那些能夠理解已開發國家的創業生態,又能在本地熟悉市場的年輕人,這樣的關注,給年輕人創業提供了更多機會和支持,讓年輕人能夠在自己的國家發展創業項目。
一個國家是否適合年輕人創業,其中一個條件是這個國家是否有足夠多的年輕人,可以成為合伙人或公司員工去打拚。在新加坡,特別是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本地或外國創業公司,比如Uber和Lazada招聘了很多本地年輕人,那些經過大創業公司訓練的年輕人往往會擦出火花,得出創業靈感。同時具備創業公司經歷和能力,會讓創業公司更穩健前行。
在金融行業,因為新加坡的稅制簡單、國家穩定,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人和家族辦公室基金,讓年輕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創業公司更容易獲得初始用戶,我們已經在市場裡看到很多海外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在新加坡開設分公司,借力於這個市場的用戶資源。
此外,政府對新加坡企業的扶持和引導,甚至對於起步資金也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我們的政要也會在不同場合,為新加坡的創業公司打氣,對年輕人創業是有著激勵作用的。
網友留言精選:

@小魚:這個時代哪裡是人人創業時代啊,分明是業界良心大佬跳槽轉職創業的時代。突然開始覺得年輕人,尤其還在求學的年輕人並不具備創業能力。學校不能教出創業經驗和創業所需的人才啊。創業更需要的是經驗、視野和專業能力,需要大量的實踐和對行業的觀察,而非所謂的軟技巧。年輕人應該多花時間學習各種技能,比如編程、統計、營銷、金融,只有當自己的專業能力夠強,才有資格談論創業。

@Michelle: 年輕人成功創業需要符合兩點:一個有需求的想法以及實施時候的堅持和糾偏。新加坡市場不大,但可作為東南亞市場的基點,所以創業者需要找到一個待解決的痛點和一個恰到好處的解決辦法。要確保是普遍痛點,需做市場調查並通過與目標群體的交流,完善解決方案。實施是更重要的一步,年輕人可能有新穎的想法,但未必有及時糾偏和堅持到底的決心,所以需要找一個導師給予有益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