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學金從每學年2350元增加至2750元,18歲理工學院生關煒融一年可多存400元,為將來上大學做準備。
關煒融是共和理工學院海洋與水產養殖課程二年級學生,與在小學食堂經營檔口的父母及哥哥姐姐住在一個三房式組屋單位。由於家庭人均月入不足690元,他從進入理工學院開始,便申請社會發展理事會(CDC)及公民諮詢委員會(CCC)助學金,以及共和理工學院提供的助學金。
兩份助學金分別為他承擔了80%和20%的學費。此外,學校還給他提供每月150元零用錢,補貼交通費等開銷。

關煒融(中)的母親沈美玉原本和父親關志禎一起經營小學食堂檔口,在兒子眼睛受傷後,為多賺些錢而自己開檔。助學金在很大程度上協助這個家庭應付沉重的經濟負擔。(李薇攝)
除了學費和生活費,關煒融還得長期應付醫藥費。他的母親沈美玉(46歲)受訪時說,兒子右眼肌肉有先天問題,無法長時間聚焦,中四時又被同學用羽毛球打中左眼,導致角膜受損,從此患上永久性青光眼。
「為了保護眼角膜,他動了手術,但之後每天都要滴眼藥水,三個月複診一次。」
醫藥費對原本就經濟拮据的關煒融一家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所幸在理工學院的助學金額上調後,關煒融獲得的政府援助將增加,從目前每學年2350元增至2750元,一年多了400元現金。
對他來說,這筆從2020年新學年起能多領的錢,將能減輕生活負擔。
他開心地說:「多餘的錢我會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同時為將來讀大學做儲備。」
關煒融今年還以3.95平均分(GPA)的優異成績獲得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獎學金。多方面的援助讓關煒融對未來更充滿希望。
他說:「現在我只要安心學習,不必為將來有沒有錢去讀大學而擔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