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梅雷鳴

通過培訓和考察,本人學習了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建設及規範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理念知識,對下一步做好海口海綿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啟示。
一、淡水資源是新加坡的國家生命線
新加坡的一個理念是,「水資源政策高於一切其他的政策,其他政策都得在水資源政策面前跪下」。可見,淡水資源是新加坡的國家生命線。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就在研究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亞洲最早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國家。
二、新加坡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
新加坡海綿城市建設,包括海島國家生態環境的建設,保證年度均衡的降雨水平,最大化的雨水收集系統,新生水的最大化利用。
1、生態環境的持續治理和保護
新加坡一直保留了30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生態保護區,作為國家的中央集水區,在完成平面綠化的同時,也開始要求立面綠化和空中綠化,目前該國綠化覆蓋率已達到70%。
2、河道體系的疏通和管理
新加坡5條河道體系都完成了清理和整治,且居民未大量搬遷,5條河道與城市內雨水溝河排洪渠聯通,彙集後通過濱海灣堤壩扎口,堤壩內均為淡水,形成了新加坡的新型水庫。
3、科學研究,精耕細管,海綿城市建設
新加坡國內82%人群居住在組屋內,組屋建設過程中已經考慮了雨污分流;另外新加坡保留類似「牛車水」社區的歷史建築物,在啟動「後巷計劃」後,在相鄰房屋均要求退出圍牆約2米成為房屋後巷,後巷集中設置雨、污水管。
新加坡一直秉承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建設模式,先完善區域地下空間和管網、路網的建設,再開展片區的招商開發工作。該國的污水管全採用深埋、自重力模式,流向全國四個污水場。雨水溝基本採用漸層明溝排水,且雨水溝側壁均設計雨水孔,方便大雨過后土層內雨水排出;主幹道設置2×2米左右的大型排水渠,支路雨水溝直接排向雨水渠,無雨時是20厘米寬左右的小水流,逢大雨時是條河道,明溝方便清理、無異味,大雨時是道景觀;第二代幹線渠兩側砼側面改為斜坡草皮,同時將直線改為曲線,增加過水麵積,為解決安全問題,設置了5條防護措施。
為保證樹木成活水平和更好的透水性,新加坡在新建道路的景觀樹下採用了德國的席而瓦細胞種植技術,解決樹木根系發達問題對路面損壞的同時,也保證道路更好的透水性。
4、淡水應用管理
新加坡採用分階段量的方式收取不同單價的水費和稅費,市場化手段教育大家節水的習慣。
三、新加坡海綿城市建設的學習思考
海綿城市建設不但要考慮城市最大化的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同時也要建立生態城市,實現均衡化的降雨和適當的海水利用。
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旅遊城市,生態立市是根本。最大化地提升海口綠化覆蓋率,未來的夢想就是零步進公園。
2、逐步分階段實現全海口市的雨污水的分離,通過立法規範市民的一些行為,確保生活污水和雨水切實按設計管道流入。
3、逐步實施將垃圾填埋點改造為濕地公園,新生生活垃圾100%採用焚燒處理,焚燒殘渣改做為建築材料,建築垃圾考慮填海處理,增加全市範圍的雨水收集面。
4、經濟科學設計雨污水系統,建議部分地區雨水採用明溝設計,並設立生態幹線雨水渠。
5、在道路建設過程中引進先進的技術,使得砼路面也能成為很好的集水面。
(來源:海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