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到新加坡當輔警 是高薪還是高辛

2019年03月09日   •   4萬次閱讀

輔警在新加坡大士關卡執行任務的情景。(聯合早報)

加坡人一想起台灣,首先聯想到的是美食天堂和旅遊勝地。事實上,台灣對於新加坡來說,也是提供人才的後花園

台灣人才大多具有大專或大學以上的高學歷,而且精通華語、工作態度良好,除了英文不流利外,幾乎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在本地的飯店、餐飲服務業,或是樟宜機場的地勤、免稅店、精品零售等商家,不時都能聽到店員操著一口柔和的台灣腔。

因為本地輔警的人力資源匱乏,在政府的批准下,放寬輔警只能任用新加坡人或是馬來西亞人的限制,在2017年向台灣人才招手。

以翔鷹保安管理公司(AETOS)為例,公司向台灣人開出每月2575新元底薪和100元津貼的工作條件。反觀在台灣職場,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起薪差不多落在2萬5000台幣到3萬台幣(約1150到1350新元)之間。

翔鷹保安管理公司(AETOS)總部 的高科技總控室。(聯合早報)

要是來到新加坡職場,若非特定行業,台灣人的起薪多介於1600元到2000新元之間。對比起來,輔警高達2675元的「薪情」應該會相當誘人才是。

翔鷹保安管理公司的射擊訓練室。(聯合早報)

然而,開放台灣輔警的一年半來,業界也逐漸發現了另一個問題。輔警這行飯,不但本地人不吃,馬來西亞人不愛做,連開高薪請來的台灣人,一樣也留不住。

2018年有台灣輔警投稿訴苦,但礙於公司壓力最後要求媒體撤文。 (換日線)

早在2018年3月,便有任職輔警的台灣人以「到新加坡當輔警,是高薪還是高辛」為題,投書給網路媒體《換日線》。後來還被任職的輔警公司警告,作者不堪施壓只好央求媒體撤下報導。

筆者本次訪問了一名離職的台灣輔警,讓當事人親口告訴大家,為什麼這個崗位留不住人。

Brown在AETOS任職一年,當初為了高薪和申請永久居民等福利來到新加坡當輔警。(Brown提供)

台灣輔警多被分派到最累的兀蘭關卡

輔警值勤的地點,多在機場、監獄、海關等據點。其中最為特殊的,就是兀蘭關卡了,在過去,只能由新加坡人值勤。現在開放給台灣人站崗,不是因為台灣人特別優秀,而是因為這樣的人員調配比較合適。

兀蘭關卡(Woodlands Checkpoint)。(海峽時報)

首批台灣人輔警一結束訓練,40多人當中有30幾人被調去兀蘭海關。然而,兀蘭海關也是被公認最操勞也最累的節點之一。

機場、監獄什麼的,好歹還有冷氣。在兀蘭關卡可是得整天在烈日下曝曬,還得上上下下的爬公車、爬羅厘,體力消耗驚人,和當初宣稱的「工作簡單」根本是兩碼子事,台灣輔警心裡自然不是滋味。

停靠在兀蘭關卡巴士車都必須由輔警進行例常檢查。(網際網路)

勞力付出和薪水不成正比

輔警2675新元的月薪,帳面上看起來很高,實則都是用肝臟和時數換來的。當初公司宣稱每天工時11小時,然而加上備勤時間實則是13.5小時。 13.5小時的工時,月薪2675。如果換算成一般上班族的8小時工時呢?那原本的2675就只剩1585新幣,是不是突然就不怎麼吸引人了?

又,2675新元的月薪,真的算是「高薪」嗎?別忘了,新加坡喜迎開埠200周年的花紅配套,其中能獲「低收入補助」的門檻,年收入是2萬8000新元,拆成月薪大概是2333新元。也就是說,輔警所謂的「高薪」,其實也只比本地的「低收入者」高了才那麼一點。

更何況,不僅工時長,輔警還得輪調日夜班。任何有經歷過大夜班的讀者應該都能感同身受。

沒上過的也沒關係,就想想國際旅遊時,會有時差對吧?尤其是從美國歐洲那種完全不同時區的長期航班,剛回國是不是都會有一段晚上睡不著、白天很想躺的適應期?

輔警的日常,就是在這種日夜顛倒的輪迴中度過的。在烈日下爬公車已經是很操勞了,再加上日夜輪調這種痛苦,難怪不只新加坡人和馬來西亞人,連台灣人都叫苦連天。

輔警崗位沒有未來性

來新加坡打拚的台灣人,為的不外乎是謀求較高的收入,或者是獲得海外的工作經驗。輔警工作以高勞力換取的收入不差,但更致命的,是這份工作並不會對個人的職涯帶來幫助。

誠然,輔警也算是一個專業,在新加坡業擔任輔警或保全人員,也是要通過證照考試的。但在輔警工作崗位上,每天都只是機械性的操作同樣的事情:站崗、安檢、巡邏……這些經驗,到了另一個領域的職場中,會變得一點幫助都沒有。因此每個月雖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但「個人價值」的成長,卻是趨近於零。

那如果繼續待在新加坡的保全業呢?不好意思,輔警公司的待遇在業界已經是封頂了,如果是小型的私人保全公司,薪資水準只會更低。想要在輔警公司繼續升遷……慢慢想吧,大家都知道,外國人在新加坡職場多是免洗人力,想要往上擠到主管職,那是難上加難。

來新加坡當輔警需有正確認知

當初第一批台灣輔警,在新加坡已經一年半了。被調到兀蘭關卡的30幾人,留下來的剩下不到10個。

如此驚人的「陣亡率」恐怕除了工作辛勞外,還有一種「和當初想像的不符」的不爽感。畢竟是第一批來拓荒的勇者,以往完全沒有前例,也沒有相關資料可查,在只吸收到片面資訊的狀況下,便加入輔警隊,但工作完全不像宣稱的那樣「高薪、輕鬆」。

台灣輔警受訓之初都要接受相關的嚴格訓練,除防身術外,同時也需學習、尊重並了解新加坡不同種族的多元文化。另外,他們也需學習語言課程,確認英文程度能和新加坡本地民眾溝通。(新報)

然而,Brown也表示,他對這份工作的評價其實是中立的,不會特別推薦,但也不會反對台灣同鄉加入新加坡輔警隊。重點是,接下這份工作,必須要有正確的認知。雖然工作辛苦、單調,但這的確是一份能穩定獲得收入的工作。如果身體夠好、想在短期內攢下一筆積蓄的人,還是可以考慮的。

遠渡重洋,來到海外工作之前,最好先問自己一句「想在這裡得到些什麼?」能走出舒適圈到異鄉打拚的人們,必然是有相當程度的勇氣和進取心的。希望那些有勇氣有進取心的來到新加坡前,先對輔警工作有一個深入完整的了解,並認真思考,這份工作在自己的人生藍圖中占據什麼地位。

否則加入輔警隊後,一旦與想像中的情況有落差,不但做得很掙扎,也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對保安公司來說,也應該真誠地向求職者告知工作上會遇到的困難與辛勞,否則砸錢委託仲介招募人才,還要花錢培訓、開出高薪供著,結果一堆人約滿一年就走人。這是浪費資源,也是企業和人才面臨雙輸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