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與《華爾街日報》編輯部對話會。
在對話會中,華爾街日報提問:您密切關注中國局勢,所以我想知道你認為中國領導人對美國持有什麼態度。一些人認為美國正在衰落,您認為中國領導人在太平洋地區及其它地區的整體戰略是什麼?

李顯龍說
我想,中國把太平洋區域視為「近鄰」。這是他們的區域;他們與該區域有著密切的互動,而不僅僅在貿易方面。中國也是本區域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許多國家都在中國進行投資,新加坡當然也有,而中國也日益在這些國家進行對外投資。他們想交朋友,也想施展影響力。

(李顯龍訪美時也與拜登見面。圖源:MCI)
雖然已是好幾年前的事了,中國國家主席在歐巴馬總統任期間就說過─ ─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但問題是,這是否意味它夠大,足以讓各國與中美兩國都建立友好關係?還是認為它夠大,兩個大國可以將之一分為二?
中國曾表示,樂意見到一些國家與中美兩國都是友好關係,他們並且不贊成封閉、排他性的群組。與此同時,他們也表示,區域事務應該由區域內的國家來解決。
李顯龍說,區域外的國家在某些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區域課題上,也有合法的利益,比如航行自由和區域穩定與安全等。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其實也會加入其中,或想要參與,他認為,這是許多亞太國家希望看到的。
李顯龍說,所以,如果你問中國想要什麼,他認為,中國想結交朋友和施展影響力。中國有資源、有集中力,也通過很多方式這麼做。區域內的每個國家都與中國有著廣泛的關係,都希望抓住中國提供的商機,與中國做生意。但同時,大家也希望在多極化的世界裡,保有一定的行動自由和自主權。 「病毒從實驗室泄露」的說法 本來就沒多少根據 《華爾街日報》說,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新冠疾病源自中國。
李顯龍說,美國嚴厲指責中國最初沒有迅速發現、公布和消滅冠病。但實際上,中國一個月內就公諸於世,各國也爭相作出反應。一些國家反應迅速,而另一些國家如美國,則後悔沒有更快地作出反應。你們美國特彆強調的,卻是中國當初有可能處理不當以及處理方式不透明,尤其是質疑病毒是否從實驗室泄漏。
他說,當然,中國人也許可以從一開始就更加透明,現在也可以更開誠布公地說明當初的狀況。但如果我是中國人,如果我被要求證明病毒沒有從實驗室里泄漏,而這個說法本來就沒有太多根據,我會質問:我為何要開放我的實驗室,以消除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和猜疑?在實驗室里,可能還有很多其他事物,是中國不願意透露的,這也合情合理。 很難把烏克蘭危機
視為意識形態之爭 在對話會上,李顯龍也談到了烏克蘭。
他認為,烏克蘭危機的原則問題對新加坡來說,攸關國家存亡。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僅僅是《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之一,對於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來說,是不容妥協的根本原則。 他說,這是新加坡一貫的立場,從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到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再到現在的烏克蘭被入侵,新加坡都予以反對,並由聯合國記錄在案。
李顯龍說,烏克蘭危機把許多事情複雜化,包括中美關係。美國問中國為什麼不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他說,我們必須非常小心處理,不要把烏克蘭問題定義為中國已經站在錯誤的一邊,讓這個問題變成一個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