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亞洲新聞頻道進行的一項調查,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同意英語測試應該是新公民申請人的選擇標準之一。
這項民意調查對 500 名 18 至 69 歲的新加坡人進行了調查,發現大約 80% 的受訪者支持英語考試。
該調查還顯示,受訪者認為,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以及與新加坡的家庭關係是應該用來評估新公民申請的三大標準。
此外,調查還發現,78% 的受訪者認為新公民用英語交流很重要,而 53% 的人認為,如果申請人不能用英語交流,新公民申請應該被拒絕。
當被問及新公民申請人應具備的熟練程度時,5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至少應該能夠用英語交談,但不會閱讀或寫作,而 41% 的人表示他們應該精通(能夠用英語說、讀和寫)。
只有 7% 的人認為新公民申請者應該能夠流利地說、讀和寫英語。
有趣的是,與中國受訪者相比,更大比例的少數族裔新加坡人支持在入籍申請中加入英語測試的想法。
94% 的馬來人和 86% 的印度人受訪者贊成強制要求英語能力的提議,而支持這一想法的華人受訪者的比例為 76%。
調查還顯示,較高比例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受訪者(分別為66%和63%)認為新公民能夠用英語交流非常重要,而只有47%的華人受訪者持這種觀點.

在工人黨 (WP) 主席普里塔姆·辛格 (Pritam Singh) 在議會提倡英語考試有助於評估入籍申請後一個多月,民意調查結果就公布了。
鑒於出生率已降至 1.05 的歷史最低點,新加坡將越來越依賴新公民,這位反對黨政客表示,在公民申請中強制進行英語測試可以緩解新公民與新加坡人之間的融合,並幫助新公民擁抱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

政府似乎否決了這個想法。內政部第二部長 Josephine Teo 在議會中回應說,她對辛格先生的建議感到「驚訝」,並對此類測試對融合有多大幫助表示懷疑。
鑒於許多外國配偶可能不會很好地掌握語言這一事實,Teo 女士聲稱此類測試有局限性,質疑 WP 領導人提議的可行性。
相反,她說新加坡移民當局在評估申請時會考慮各種社會融合指標,例如與新加坡的家庭關係或完成國民服務。
李顯龍總理的妻子何晶也敦促人們不要因為不會說他們的語言而羞辱他人。在一篇 Facebook 帖子中,她批評了一名新加坡人譴責一名不會說英語的超市工作人員。

強調開放思想和接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的重要性,何女士補充說:「作為新加坡人,我們必須通過結交世界各地的朋友來謀生。成為新加坡人意味著要自律、尊重和謙遜。」
雖然政府似乎並不熱衷於英語測試提議,但網上的新加坡人對辛格先生的呼籲表示讚賞,並斷言他們不應該在自己的國家難以交談。
南洋理工大學社會學副教授Shannon Ang表示,他不贊成將英語測試列為新移民的遴選條件之一,因為這可能有利於那些擁有更多資源的人。他建議我國可以嘗試創造一個環境,讓新移民看到學習英語的必要性和價值。
如果 CNA 的民意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新加坡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那麼公民申請的標準可能會成為下一次大選之前的熱門話題,大選最早可能在 2024 年年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