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再投資5000萬美元(7116萬新元)吸引和培養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在未來五年內將人工智慧學徒人數增加一倍。新加坡也為人工智慧創設新的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獎學金,吸引頂尖研究人員在本地進行突破研究,並招攬和引導嶄露頭角的人才。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10月25日在新加坡創新與科技周(SWITCH)的開幕禮上講話時,做出以上宣布。
他認為,創新面對許多障礙,其中三個主要障礙是「人才不夠」、「科技過快」和「綠化過慢」。新宣布的計劃,是為應對「人才不夠」的挑戰。
新加坡在過去五年已在人工智慧研發方面投資超過4億5000萬美元。鑒於人才是這方面發展的關鍵瓶頸,新加坡多年前在這個領域開展學徒計劃,至今已培養超過200個學徒。

三個增長領域將各有創新中心
談到應對「科技過快」的障礙,王瑞傑宣布,新加坡將在建築環境先進材料、城市農業以及美容和個人護理等三個增長領域,推出另外三個創新中心(Centres of Innovation),在未來五年扶持多達1500個中小企業,推展的創新項目超過300個。
至於應對「綠化過慢」的障礙,他宣布第四屆可持續發展公開創新挑戰賽(Sustainability Open Innovation Challenge)開跑。淡馬錫基金會今年將讓宜居挑戰(The Liveability Challenge)同可持續發展公開創新挑戰賽合作,共有超過200萬美元用於支持創新解決方案的開發。

王瑞傑說,新加坡政府在各個經濟周期中致力於創新。到2025年的五年內,將投入190億美元用於研究、創新和企業活動。
「按照我們的標準,我們投資的金額很大,但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卻很小。為使全球的創新蓬勃發展,我們須繼續為國際社會努力,就像在冠病疫情暴發之前和疫情期間所做的一樣。」
新加坡是國際創新社區的全球與亞洲節點。本地有29家獨角獸企業,包括今年躋身獨角獸的四家企業。

王瑞傑指出,對創新和起步公司而言,人才比融資更稀缺。在新加坡,在人力資本發展方面業界扮演重要角色。以資訊與通訊科技領域來說,六年前推出的培訓專才計劃(TeSA)至今已安排和培訓1萬2000名中途轉業者轉到科技領域工作,並通過科技課程提升超過16萬個員工的技能。
新加坡創新與科技周的年度大會為期四天,展會和一系列活動在聖淘沙名勝世界舉行。主辦單位是新加坡企業發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