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五個月有548起針對裝修承包商的投訴 比疫情前同期多約9%

近期網上出現數起有關裝修承包商涉嫌詐騙的貼文,引起關注。消費者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五個月有548起針對裝修承包商的投訴,比2019年疫情前同期多約9%。
諾麗娜梅一家八口原本上個月中應該搬進新家,不料裝修承包商僅完成一小部分的工程便失聯。
諾麗娜梅已支付八成的裝修費,這筆4萬5000元恐怕難以追回,目前已報警處理。她的親戚在網上貼文引起了關注。
諾麗娜梅表示:「貼文之所以瘋傳是因為我有三名特需孩子。其他受害者也損失很多錢,一些人還貸款。我們付錢後卻落得一場空。」
消費者協會表示,今年至今的548起投訴,主要涉及工程素質不達標、完工日期延誤,以及預付款損失。
消協中央委員會會員兼教育小組組長伍修宏說:「我們呼籲過政府,就在裝修承包商行業推出我們叫做強制性的預付款保護,只有在裝修項目各個裡程碑完成之後,消費者才需要向裝修商支付這些款項。」
裝修同業商聯會則表示,在近兩年開辦相關培訓。
新加坡裝修同業商聯會會務顧問林亞峇說:「培訓的內容就是裝修的各過程,裝修的整個行業應該怎麼樣地去進步,甚至能夠照顧到消費者他之間的關係,跟同行業,跟社會的關係。"
消協也指出,公眾可要求進行累進付款。一般的情況是在確認承包商後支付一成的費用,然後根據裝修的每個階段支付另外的八成費用,以及在完成所有工程後支付剩餘的一成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