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政治體制是仿英國之責任內閣制,名義上之全國元首為總統。總統為民選,並有財政預算、公基金使用及重要政府人事任命等事項之同意權,發布命令無須總理副署,惟不擁有軍隊統帥、緊急處分及緊急命令等權力。

政要
總統陳慶炎,已於2011年9月1日宣誓就職,為第七任總統;總理李顯龍,於2004年8月12日接任總理一職,為第三任總理;前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2004年改任內閣資政,2011年大選過後,李光耀與前任總理吳作棟宣布不會出任新內閣任何職務。
內閣
內閣為最高行政機構,由總理及各部首長組成。多數黨黨魁將獲總統任命為總理,負實際行政責任。內閣之下分設內政、外交、國防、律政、財政、教育、衛生、人力、交通、貿易及工業、國家發展、環境及水資源、社會發展、新聞通訊及藝術、社區發展青年及運動等部,每部設部長1人,政務部長1至2人,由總理自國會議員中遴定後,向總統推薦委派。
國會
采一院制,國會有民選議員87人,最多3名非選區議員,以及9名官委議員,民選議員當中,12名系由12個單選區(每區選出1人)公民投票產生,其餘來自15個集選區(每區選出一組4至6人)公民投票產生,原則上國會每5年改選一次。為確保國會裡有在野的一個或多個政黨代表,國會允許委任最多3名非選區議員。此外,國會於1997年中通過的國會憲法修正案,同意於民選議員外,另增設9名官委議員,目的是讓國會有更多代表獨立和非黨派意見。
司法
司法機構有上下兩級法院,上級法院由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所構成;下級法院由民事法院、地方法院及簡易法院所構成。此外尚有宗教法庭,處理回教徒婚姻等特殊問題。
分水嶺式的2011大選
新加坡第16屆國會選舉在2011年5月7日舉行。這一次參加投票的選民人數達205萬7690名,占了可投票選民的93.06%。此次選舉意義重大,這是新加坡獨立以來最多候選人參加角逐,也是最多選民參加投票的一次大選。
2011年參選政黨
人民行動黨 (執政黨)
工人黨 (在野黨)
新加坡人民黨
新加坡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