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還是同一航班。
至於新加坡飛廣州的航班機票,情況跟上海差不多。
二月已經搶空了。三月最近一趟航班日期為3月29日,單程機票價格1萬3203元(近3000新元)。

從上述形勢來看,新加坡飛上海廣州航班很少。
要恢復每周一班、機票價格相對降低一點的情況,最快也得等到4月。
但4月也不是100%穩了。
前提是這幾趟回國航班不觸發熔斷條件。
可是瞅瞅新加坡的病例激增情況,這個可能性,只能說希望它大一點?
戴口罩無安全距離也會感染
新加坡專家:病例飈增是好事
措施進一步放寬,其中一個措施就包括戴口罩就不需要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這個操作不知道應該喜還是憂。
不用保持社交距離確實方便很多。但早前日本經研究發現:
除非彼此保持1米以上距離。
否則即便你戴著口罩,只要你近距離(50cm以內)跟奧密克戎患者聊天,也很有可能被感染。
不戴口罩的話,感染風險高出30%。
舉個例子,如果跟潛在感染者面對面聊15分鐘,感染病毒的平均幾率如下:
戴口罩的感染者,相距1米以上幾率幾乎為0;相距50厘米以內,幾率約為14%。
日本研究結論是,戴口罩跟保持一定距離是必要操作。
但現在,新加坡取消了其中一個條件。
所以幾乎不意外,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在接下來這段時間或許很有可能「衝鋒登頂」。
最新的病例預測,峰值可能是2.5萬。
按日本研究的說法,不保持安全距離,戴口罩也會感染的話,那2.5萬貌似達標無壓力。
但,新加坡的病例到底會爆發到什麼程度是未知的。
新加坡專家們對於病例飈增抱著樂觀態度。
有人認為:新加坡病例飈增是好事,更早邁向群體免疫!
斐瑞醫療中心傳染疾病醫生盧家燊是這麼說的:
「病例數字越高,就代表這波奧密克戎疫情會越快結束。
因為現在對抗新冠的辦法就2個,打疫苗跟感染,才能達到一種群體免疫。
但這裡的群體免疫,不是說每個人必須『中病毒』才行。因為疫苗能減少50%到60%的感染幾率。」

意思很清楚,只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疫情才會平穩。南非跟澳洲都是這麼過來的。
此外,為了更快更好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他認為新加坡不僅不應該實施「會壓制確診病例數字的措施」。
而是應該在「重症病例無法應付的時候,再壓制數字」。
什麼措施會壓制病例數字?不就是社交防疫措施?限制人數聚集規模,限制戴口罩,限制堂食活動人數?
他的看法就是,新加坡應該更大膽放寬措施,直到ICU有壓力了,裝不下了,再收緊。

圖源:todayonline
不這麼做的話,疫情還會持續更久。
「因為奧密克戎的傳染性比德爾塔還要強50%,如果我們要把數字壓制到跟德爾塔一樣,那這波奧密克戎疫情就會拖很久了。」
跟上述盧醫生差不多看法的人,還有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
許副教授認為:
不管是保持現有防疫措施,或者收緊措施,都已經沒辦法遏制新加坡新冠死亡人數增長。

越到後面,病例越多,死亡人數無可避免也會變多。
但專家們用數據來講話:
現在,新加坡疫苗接種者的死亡比例跟國際數據一致。打完疫苗比沒打/只打部分的人死亡率低約8倍。
李顯龍總理怎麼說
李顯龍總理髮文,很明確地表達2個關於措施開放/收緊的觀點:
如果幾個星期以後,疫情峰值出現並開始趨緩,新加坡就會進一步放寬安全管理措施。但不會一口氣放開,會循序漸進。
假如出現新的變異毒株,那麼新加坡可能會再次收緊防疫措施!

專家們認為越快群體免疫越好,早早開放。總理則是決定循序漸進,逐步開放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