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河

2021年04月04日   •   6萬次閱讀

世界許多國家都擁有母親河,她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搖籃,如中國的黃河,埃及的尼羅河和義大利的台伯河等等。新加坡河雖不長也不寬,但幾個世紀的歷史,就是從新加坡河潺潺展開,是老新加坡的經濟動脈,

Singapore River

新加坡河

最早的新加坡河是從上游的金聲橋(Kim Seng Bridge)一路向南,傾入新加坡海峽約3.2公里。著名地標魚尾獅,曾矗立於新加坡河口。現在的新加坡河上游延伸約2公里與亞歷山大河道(Alexandra canal)銜接,而河口又延展到新加坡濱海堤壩(Marina Barrage)。

博物館歷史照片

亞歷山大河渠

新加坡濱海堤壩

Kerajaan Singapura

新加坡王國

在建立新加坡王國(馬來語:Kerajaan Singapura)之前這個島叫 「淡馬錫」 (Temasek),蘇門答臘王子桑·尼拉·烏他馬(Sang Nila Utama)於公元1299年建立了新加坡王國。傳說桑尼拉烏他馬與他的妻子和隨從,離開廖內群島出外獵食,無意間看到海邊一片銀白色沙灘的樹林中,有一隻行動敏捷、且極為壯健長得像獅子的野獸,他的隨從告訴他,這個地方叫淡馬錫,那隻野獸據說是淡馬錫的守護者。桑尼拉烏他馬感到很高興,他認為淡馬錫是一個吉祥的地方,於是決定不回廖內啦,留在淡馬錫建立一個新的王國!就叫做「Singapura」,意思是「獅子城」。

新加坡王國的經濟在13- 14世紀之間(蒙古帝國時期)蓬勃發展,載滿貨的船舶經馬六甲海峽,從新加坡河口進入獅城停靠,新加坡河及碼頭成為貿易和港口樞紐,將這個小商埠轉化為國際貿易海港城。這期間也正是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帝國強盛期,據中國史記載,航海家汪大淵提到中國商人在這裡「肩並肩與當地土著」共同生活,進行貿易:運來靑緞、花布、瓷器和鐵鼎,再從這運回來自民丹的大象等。然而,新加坡的繁榮引來了了鄰國的虎視耽耽,其欲逐逐。壁壘森嚴的新加坡最後終於在1398年被滿者伯夷王國(東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國)消滅。

Modern Singapore

現代新加坡

現代新加坡的開埠者史丹福萊佛士爵士 (Sir Stamford Raffles) 1819 年 1 月 29 日飄洋過海,從新加坡河口踏上這座小島。1819年2月6日,萊佛士代表東印度公司與柔佛州的蘇丹海珊·沙阿(Sultan Hussein Shah)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條約,從蘇丹手中獲得新加坡治理權,建立一個自由貿易港。(關於這位蘇丹的故事以後再說)

1822 年,萊佛士實施了城市規劃。不同種族的居民被分隔居住在四個不同區域,以此避免各種族之間不斷發生的爭鬥。住在歐洲人區 (European Town) 的居民包括歐洲貿易商、歐亞裔人士和亞洲富人,主要沿海地帶(Beach Road ,北至新加坡河Circular Road,南到 Telok Ayer Bay);

歷史檔案照片

所有華人移至新加坡河的南側,聚居牛車水 (Chinatown) 以及從愛琴橋(Elgin Bridge)順著河水至河口的駁船碼頭附近形成一個甘榜;

博物館歷史照片

而所有回教徒、馬來人和阿拉伯人,移至河的北面向上到河源處及甘榜格南 (Kampong Gelam)。印度人居住在牛車水北部的珠烈甘榜 (Chulia Kampong)。而最早生活在河口附近的海上吉普賽人(Orang Laut)和海盜,被驅散或登陸,最後逐漸消失。從布局來看,當時的新加坡人基本上都是住在沿新加坡河從愛琴橋至河口而聚居。

新加坡河

源遠流長

OldSingapore River

昔日的新加坡河

華人居住區的駁船碼頭是第一個於1823年建成,最早被開發成倉庫,貨倉和商業區。隨著貿易的擴展,沿河向上游發展,修建了克拉碼頭,羅伯遜碼頭和哥烈碼頭等更多大小碼頭。

駁船碼頭

曾經的倉庫

羅拔申碼頭(Robertson Quay)是新加坡河沿岸三個主要碼頭中最大的一個。碼頭的周圍到處是歐洲人和華人開的棧房。

倉庫酒店(The Warehouse Hotel)就是建在1895年、廢置多年的老棧房原址上。

1933年建成的哥烈碼頭(Collyer Quay),是當年遠渡重洋移民登陸新加坡的地方。因碼頭建好後,安裝了一盞為船隻指明碼頭位置的大紅燈,因而被稱為「紅燈碼頭」。來往客貨輪都停在這裡,旁邊是海關大樓。

新加坡河是當時該城的心臟,所有航運活動都集中在其河口和新月形的駁船碼頭沿線。由於自由港的地位,以及地處海路交通要道,各國來往的船隻,停滿新加坡河口,用駁船(bumboat),將貨物從停泊河口的大船,運入較窄的新加坡河,再用駁船將貨物運到海上的大船。

博物館歷史照片

昔日駁船碼頭

2011年駁船碼頭

1/6
下一頁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