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我國面對三大威脅 包括國外威脅和國內分歧

以巴衝突之際,總理李顯龍指出,我國面對三大威脅,分別是恐怖主義威脅、外國勢力和間諜活動,以及我國國內的問題。他也提醒,在我國多元化人口結構下,分歧是難免的,國人必須認識和接受這些差異。
因此,在面對這些國內外的挑戰,總理也認為,內部安全局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該局官員常常在暗中行動,時刻維護國家安全。
新加坡內部安全局(Internal Security Department,簡稱ISD)今年8月23日歡慶成立75周年,並在前天(24日)晚上於麗思卡爾頓美年酒店舉行閉門晚宴,邀請退休以及在職內部安全局官員出席。李顯龍總理是主賓,出席的嘉賓還包括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以及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
李顯龍總理在晚宴上說,新加坡作為一個開放的多種族小國,很容易受到外部和內部威脅的影響。從二戰後期到今日,新加坡成功維護國內安全和主權,減少威脅絕非偶然。
特別是現在以巴衝突再起,全球的安全體系面對的挑戰將不斷增加,新加坡也不例外。
李總理說,第一個主要威脅是恐怖主義。這一直是內部安全局的首要任務,特別是來自伊斯蘭恐怖組織的威脅。
至於第二個威脅,總理則認識是外來影響和間諜活動。
「這與戰爭或人身攻擊無關,新加坡武裝部隊的存在就是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我們正在談論潛伏在陰影中的更陰險的威脅。 內部安全局的工作就是照顧他們。內部安全局與那些試圖顛覆我們、發動操縱我們行動或進行間諜活動以泄露我們最寶貴機密的外國人打交道。」
他指出,第三個威脅是我國自身的脆弱性。
「我國多種族和宗教,自獨立以來,我們在不同社區之間建立信任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如果我們認為這些觀點和態度的差異已經完全消失,那是不明智的。」
他說,內部安全局一直給予國家穩定的力量,常常低調地在暗中行動,該局的官員們遠離聚光燈,但一直默默做好準備應對一切,以確保新加坡的安全和所有新加坡人的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