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整個新加坡經濟騰飛之中,產業園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承載體,甚至可以說是核心引擎之一。整整50年的園區開發建設運營經驗,讓新加坡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園區對於新加坡經濟發展而言,不僅僅是一個集約化土地利用的工具,更是一個產業集群、環境構建的綜合性軟硬體平台體系,在「術」與「道」的層面都能夠學習者以重要的啟示。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在以知識為導向強化製造業與服務業並駕齊驅的「雙引擎」經濟體系戰略下,新加坡調整了以往工業區獨立發展的結構布局,推行生產、生活、商業、休閒一體化發展戰略,產業園區繼續擔當新策略下的重要承載體。
在布局上,新加坡構建了由北區電子高新科技園和南區新加坡科學園、緯壹科技城組成的兩個高科技走廊,他們與其他39個工業園區和特殊功能園區,共同構成支撐新加坡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載體。

緯壹科技城PPP模式
緯壹科技城一個值得借鑑的地方就是它的PPP(政企合作)精神。以往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都是由新加坡政府委託裕廊集團全面負責從前期的規劃、開發到建設和後期的管理,私人企業參與的量並不大,而且基本是滾動式發展,上一個項目建設完畢才開始第二個項目的建設。
而在緯壹科技城的開發上,則突破了以往慣例——由裕廊集團負責整體規劃和項目啟動建設及各產業組團一期建設為主,同時通過招標方式引入私人發展商(比如凱德集團、華業集團、慶隆聯合公司、劉景發有限公司等)參與各產業組團分期和配套設施的開發和建設。在私人機構參與緯壹科技城建設的過程中,裕廊國際會首先劃分地塊的規劃使用目標,就不同目標的地塊面向社會進行招標。中標機構作為合作方參與緯壹科技城建設,並通過承租土地的方式進行科技城開發,承租期一般為60-99年。同時,中標機構需要支付所開發土地的價格溢價、貨勞稅以及印花稅。
摘自《園區中國》之《中國產業地產盈利模式創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