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網絡科技日漸發達,線上賭博也越來越興盛。(網際網路)
作者 李國豪
東西可以線上買、銀行業務可以線上辦、會議可以線上開……
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事情都可線上完成的時代,就連在人類社會擁有悠長歷史的賭博也不例外。
科技改變了生活方式,也改變了賭博方式,各種線上賭博平台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人們現在可以隨時隨地輕易地參與賭博。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線上賭博是合法的,也不意味著人們就一定贊成開放線上賭博。
至少,多數新加坡人不認為應該允許線上賭博。國人反對線上賭博的比例更是高居世界第四。
民調機構YouGov的最新調查顯示,有多達56%的新加坡人反對線上賭博,高於全球平均的46%,僅次於西班牙(57%)、印度(57%)和中國(56%)。
換句話說,每10位國人當中,就有將近6人反對線上賭博。

線上賭博的興起讓人們可更容易參與賭博。(網際網路)
年長世代最反對線上賭博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年長世代比年輕世代更為反對線上賭博,對線上賭博的看法存在著「世代差異」。
數據顯示,58歲至76歲(嬰兒潮世代)和42歲至57歲(X世代)的新加坡受訪者分別有68%和62%反對線上賭博。
然而來到年輕世代,反對比例卻降至五成以下。
26歲至41歲(千禧一代)國人當中,44%反對線上賭博,13歲至25歲(Z世代)則有45%認為不該允許線上賭博。

(資料來源:YouGov,紅螞蟻製圖)
與此同時,四成國人不認為我國條規過於嚴格,25%認為立法過於嚴格(25%),但也有多達36%的人不確定或不知道條規是否過於嚴格。
其中,13歲至25歲(Z世代)和42歲至57歲(X世代)最有可能認為本地條規過於嚴格(28%),26歲至41歲(千禧一代)最可能不同意本地條規過於嚴格(44%),嬰兒潮一代則更可能表示不確定(43%)。
線上賭博多在岸外營運,如何執法有其局限性
在新加坡,各類賭博活動皆由8月1日正式投入運作的賭博管制局(簡稱賭管局)管制,所依據的法律則為8月1日生效的賭博管制法案。
近年來興起的線上賭博也同屬賭管局管轄範疇。
然而,礙於線上賭博平台多在海外運營的特性,賭管局的執法某種程度上可說是鞭長莫及。
當局目前主要的做法分別是:
屏蔽相關平台,不讓國人接觸;
對付為非法線上賭博平台宣傳的個人。
賭管局高級助理處長(政策與規劃)李國榮在8月中受訪時透露了當局執法的局限性:
「在海外營運的業者依然可輕易地在新加坡提供服務……由於他們以海外為基地,我們意識到我們無法對它們執法,但我們還是可以採取行動屏蔽相關管道。」
賭管局有權要求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對網絡服務商發出指令,以屏蔽提供線上賭博服務的平台。
「即使我們把網站拿下來了,他們還是可以輕易切換成其他網域。這是個貓抓老鼠的遊戲。但我們會持續專注移除那些對新加坡用戶帶來最大傷害的網站。」
同時,在賭博管制法下,為非法賭博打廣告的個人可被罰款最高2萬新元,如果他們拒絕遵守指示移除相關廣告,其刑罰將增加至最高5萬新元罰款、不超過兩年監禁,或兩者兼施。

本地所有賭博活動皆由賭管局規管。(聯合早報)
實體可控,虛擬難防
網絡科技日漸發達,帶來諸多便利之際,亦衍生了不少副作用,線上賭博的興起就是其中一例。
賭博是否合法化,或合法化到什麼程度,一直在本地都是敏感課題。過去是否應該設立賭場,就曾經歷過一番激辯。
為避免國人沉迷賭博,政府設下「未賭先輸」機制,國人得繳付150新元的入場稅才能進入本地賭場。
然而實體可控,虛擬終究難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