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在基里瑪路(Guillemard Road)與芽籠28巷的交界處,2020年房地產開發商Macly Group 的 NoMa計劃拆遷舊私宅,建上新公寓,儘管開發商提出了豐厚的價格,不過有兩個單位的屋主仍表示不願售賣單位,導致舊私宅拆除後,還剩下兩間房子矗立在原地,格局顯得尷尬。

這兩棟未拆遷的私宅分別在地皮的後方和正中間。這兩棟私宅都是兩層樓單位,屋頂兩邊有破損。
3年過去了,3月28日記者再次走訪工地,現如今兩棟公寓的建築工程已接近完成。兩棟「釘子戶」依舊穩穩的矗立在那。

住在中間一棟私宅的婦女表示,私宅在此已多年,樓下是佛堂,二樓則是住家,作為佛堂看護的她並不清楚屋主不賣房的原因。施工之初,還可以看到有人進進出出,目前已空無一人,看起來已經有時間沒有人住在那了,附近的居民表示,從去年12月就一直空著了,可能是住家難以忍受噪音搬走了。

住在另一棟私宅的居民吳先生(60歲,攤販)拒絕接受採訪,但重申不會賣掉房子。
據了解房子是吳先生母親買下的,但母親已過世,因此現在他和大姐兩人居住在此。
兩年前採訪他時說「我把屋子前的空地打造成了一座花園,除了種植盆栽、飼養神仙魚及小鳥,早上還會在此坐看城市甦醒的模樣。」
「現在已經找不到這樣的住宅,其他的地契可能只有99年,但這裡是永久地契,屬於我們,況且還能讓我打理花園,無論對方出多少錢都不賣。」這是難得的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由於芽籠的這兩棟獨棟住宅是永久地契產權。
永久地契,顧名思義,所有權無限期地完全屬於屋主,連政府都無法收回,這是受法律保護的公民私有財產。
就算屋主百年以後,產權也會由子孫後代來繼承。

所以,這個事件中,兩戶屋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釘子戶。
開發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與他們好好協商。要不要出售,決定權完全在屋主。
最後協商不成 就得到了如今的尷尬局面,?
對於開發商而言, 兩棟舊私宅就不偏不倚地杵在項目的正中間,顯得非常格格不入,影響整個小區的品質和美觀,這樣有「殘缺」的項目,尺價著實受影響...
對於私宅屋主而言, 雖可以保留住往日情懷,但如今被高聳的住宅包圍住,就四四方方一片天,採光通風都不好,特別壓抑。如果轉售,即便有人買,估計價格也不會太好看...
各位看官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