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的一項關於民族自豪感與身份認同的研究表明,83%的受訪者承認全球化的好處。但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移民可能會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尤其是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更有這樣的擔憂。
這項研究共對2001名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進行了訪問,他們來自全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調查結果於9月23日在《在新加坡的身份認同:了解新加坡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份》報告中發布。
IPS的首席研究員、社會實驗室的負責人Mathews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全球化對國家認同有著重要影響。在新加坡,全球化引發了有關外國勞動力和自由貿易的辯論。
例如,最近議會討論了外國專業人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印度-新加坡全面經濟合作協議(India-Singapor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對新加坡人就業的影響。

新加坡的種族多樣性,來源:KUA CHEE SIONG
這項研究於去年9月到11月期間對人們進行了調查,詢問了受訪者對全球化和移民的看法。
絕大多數(83%)受訪者認為,全球化對經濟和新加坡民眾都有好處。小部分人(17%)認為只有外國人和富人在全球化中受益。

全球化和移民的看法,來源:IPS
在移民方面,75%的受訪者或多或少同意移民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推動力。62%的人同意移民引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另一方面,有50%的受訪者認為移民搶走了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53%的人認為政府在幫助移民上花費過多。

在多大程度上同意移民搶走了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
來源:IPS
那些經濟社會地位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在以上問題上表現了更大的擔憂。(該研究將居住在三居室或更小公寓里的人定義為較低的經濟社會階層,將中學或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定義為教育程度較低。)例如,58%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同意移民搶走了新加坡人的工作機會,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受訪者中,只有43%的人同意這個觀點。

社會經濟地位與教育程度的影響,來源:IPS
Mathews先生表示,這表明,與其他群體相比,與外國移民有競爭力等問題對某些群體影響更大,他們更有可能因為全球化而遭受經濟置換和工作崗位的流失。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Tan Ern Ser是該報告的合著者。他說,從研究結果來看,新加坡人並不是反對全球化或反移民,他們是希望改善移民政策。
該研究還發現,新加坡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是來源於年齡或種族,而是教程度和社會經濟地位。Tan教授表示,總體而言,新加坡人的民族自豪感是健康的。
醫療體系、衛生水平、武裝力量、宗教多樣性和自由、教育體系和新冠疫情管理是新加坡人民最引以為傲的方面。而表現欠佳的有長期執政、政治自治、體育成就、藝術、農民工待遇和新聞自由。
調查結果還表明,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受訪者的民族自豪感低於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受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