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魚販紛紛表示,來臨春節魚價料比往年更高,不過也有魚商認為言之過早。(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農曆新年或吃貴魚!明年農曆新年來得早,或遇天氣反常導致供應少,新加坡魚販表示,今年魚價比去年高至30%,來臨春節魚價料比往年更高。
儘管距離明年農曆大年初一(1月22日)還有約3個月,但鑒於今年氣候多變,東北季風期沒有如期而至,馬來西亞魚商日前告訴媒體,深海拖網漁船的出海次數從每周一次減少到每兩周一次,甚至每月一次。
彭亨深海漁民協會主席莫哈末尤斯里也表示,料不穩定的天氣將持續,海產價格隨時飆升,華裔最好現在就開始為農曆新年囤貨。
還有受訪的魚販透露,目前已感受到海產供應有輕微減少,預計在大環境影響下如通貨膨脹以及氣候因素,今年魚價比去年高出大約10%至30%。
位於大巴窯1巷巴剎的魚販陳樹美(40歲)告訴《新明日報》,攤位有70%的魚從馬來西亞進口,大約一兩周前就感覺海產供應有所減少。
她認為,接下來季候風可能會導致漁民出海捕魚的次數減少、魚供應量減少,再加上人力和運輸等成本上揚,來臨農曆春節的魚價料比往年更高,尤其是新年常見的斗鯧和午魚。
在哥本峇魯區的美華巴剎營業的魚販林先生(51歲),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等地進口海產。
魚販:沒顧客提前為春節囤貨
「沒有發現(顧客)提前為春節囤貨,不過最近有感覺(魚)貨少了20%到30%……來臨春節魚價一定會(比往年)更高。如果到時供應商漲,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有多少賣多少。」
他表示,巴剎售賣的鮮魚很難囤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過他認為,國人在經歷「雞肉禁口風波」之後已經更具韌性,更能理解並接受來自不同產地的魚,也更能隨機應變。
印尼供應穩定
魚商總會總務吳添水(60歲)表示,新加坡的海產大多數來自印尼,僅有20%的供應來自馬來西亞,而目前印尼供應非常穩定,魚價也沒有太大的波動。
有鑒於此,他表示,目前仍很難估算明年春節魚價的走勢如何。
海鮮餐館老闆陳鴻川受詢時則表示,餐館已交代供應商幫忙囤貨,貨量與去年差不多,目前預計魚價漲幅多少仍言之過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魚價會比往年更高,尤其是華人家庭過年常吃的紅斑、鯧魚和午魚。
午魚目前一公斤起到60元
午魚目前一公斤起到60元(新幣,下圖)的價位。
陳樹美表示,由於供應減少,從一兩個禮拜前開始魚價相比往年同時期已高出大約10%至20%;好比斗鯧從去年一公斤30至32元漲到目前48元;紅斑漲到45至45元;午魚價格則起起落落,目前每公斤大約60元。
林先生說,他的斗鯧目前每公斤30至35元;午魚(魚柳)每公斤則漲到50至60元。
陳鴻川指出,根據以往情況,鯧魚平時賣40多元,到農曆新年期間也可能漲到6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