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灣國家尋求經濟多樣化,推動了社會態度和社會契約的轉變,以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為例,前者有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熔爐之一」,後者也朝著更世俗的法制發展。隨著中東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方式演變,這將對東南亞產生重大社會影響。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昨天(5月19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年度研討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談到了中東地區正在經歷的地緣政治和社會經濟變化,以及這所產生的影響。
他說,海灣地區的國家正在採取措施,為未來幾十年將出現的、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做準備,以確保國家繼續繁榮、充滿活力和吸引力。它們著手改革的不僅有經濟,也包括社會。
尚穆根播放了他今年在杜拜世博會的沙烏地阿拉伯館觀看的短片。短片所描繪的女性不僅沒有戴頭巾,片中也以「世界上最大的熔爐之一」形容沙特。
尚穆根說:「這是個願景。觀察家們評論說,這個願景來自高層,它必須向下滲透並被接受,而這是正在進行的工作。」
阿聯同樣也在走上一條新道路,制定了一些建立在更世俗基礎的條例。例如,它已將飲酒、未婚夫婦同居等行為合法化。阿聯也將自己推廣為宗教寬容的國家。
尚穆根強調,這些改變的影響不僅限於中東,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其他地區也密切關注。「隨著中東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方式演變,遍布東南亞的回教徒會如何反應?這會對我們身處的東南亞地區產生重大的社會影響。」
此外,中東和東南亞之間的經濟關係預計將增長。尚穆根說,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是個持續增長的經濟體,且人口年輕,因此機遇處處,而中東有顯著資本可投資。阿聯就在印度尼西亞進行了大量投資。
然而,隨著機會越來越多,也會有競爭,包括對人才的爭奪。例如,海灣地區已吸引大量亞洲人在那裡工作、消遣和生活,這也是這些國家著手改變整個環境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