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重當O水準考生! 紀錄片導演另闢蹊徑學華文

「我都還沒開始,就已經覺得疲倦了。」這是本地紀錄片導演王家靖在中學時期上華文課時的真實寫照,後來更選讀了華文B課程。不過,多年後年近而立的他決定另闢蹊徑,結合自己拍攝紀錄片的愛好,重新開展華文學習的旅程,並將在明年首次報考O水準華文。

本地紀錄片導演王家靖至今拍過十多部紀錄片。(圖:李溢薈)
29歲的王家靖至今拍過十多部紀錄片,還曾在全國青年影片獎兩度奪得最佳紀錄片獎項。儘管不常在工作中遇到需要使用華語的情況,但華文程度不好卻也讓他留下一個小缺憾。
他告訴《8視界新聞網》,在2019年拍攝紀錄片《A Sunny Past》時,主人公黃先生只能用華語分享自己的故事,拍攝過程讓他萌生重學華文的念頭。「雖然我能聽(懂)黃先生的故事,可是我的華語沒有這個水平,真正地去(理)解他的故事,就有一點遺憾。」

2019年拍攝紀錄片《A Sunny Past》的過程,讓王家靖萌生重學華文的念頭。(圖:李溢薈)
死抄死背 不是辦法
後來,適逢本地爆發冠病疫情,王家靖在2020年阻斷措施期間利用黃先生贈送的一本書刊,開始用傳統的學習方法,重學華文。可是,這種方法顯然不太有效。
「我從第一(頁)開始死背、死讀、死抄,寫到認識那個字為止,然後去到第二(頁)。過了幾個星期之後,我還在第二(頁)。實在太難了,我也慢慢開始放棄。」
然而這次的挫折,卻並未讓他完全擱置學華文的念頭,反而讓他意識到學習華文就像鍛鍊一樣,自己必須做好準備,調整步伐,才能真正投入華文學習。

王家靖也會配合本地節日,涉及一些活動,讓學習融入生活之中。(圖:受訪者提供)
把學習歷程變成短視頻
今年初,王家靖決定把學華語和拍紀錄片的愛好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的TikTok短視頻,設計、記錄學習歷程。除了逐步挑戰完成小一至中四的考卷,他也設計一些小遊戲,或配合節日進行的活動,讓學習融入生活之中。
他認為,把這整個學習華語的過程拍成一個紀錄片,就能把它想像成工作一樣。
他說:「這樣的話,我就會有責任感,每個星期都會需要去想怎麼練習華語,來做好這個紀錄片。」
從網民變成朋友
除了籌備、拍攝短視頻,王家靖也會閱讀網民捐贈的課本和參考書,積累詞彙量,甚至建立詞語庫。他也會看華語紀錄片,平日還會邊運動邊聽播客。
他分享說,把書本捐給他的網民中,最有意思的是一名馬來女生Haziqah,她今年正好中三。「她也鼓勵我,叫我加油,因為明年的O水準,我們兩個都會一起去考。」
此外,也有不少網民在他的TikTok視頻底下留言,有一些後來還成了他的朋友,當中有人更會指導他如何學華文,幫助他練習。

王家靖也會閱讀網民捐贈的課本,積累詞彙量,建立詞語庫。(圖:李溢薈)
找到樂趣方能克服困難
王家靖認為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想學華語或學習任何新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去找出學習過程的樂趣,並且不要太看重成績,唯有如此方能堅持到底,實現目標。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辦法,因為當我們面對困難(時),如果我們真的覺得這整個過程有趣,那我們會找出新的辦法來(渡)過這個難關。因為我們在做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快樂啊!」
明年考O水準時,王家靖就已30歲了,他將懷著平常心去面對考試結果。
他也說,成績不代表你吸收到知識,或從中得到樂趣。
「當我考O水準時,我會跟我自己講,我已經盡心盡力了,不管什麼成績,我都會接受。最主要的就是,希望我考完O水準,可以在生活中用華語跟別人溝通,了解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