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今已有至少五個選區可能爆發多角戰。(圖:CNA/Marcus Mark Ramos, Jeremy Long, Lan Yu, Lauren Chian)
再過十多個小時就是提名日,至今已有至少五個選區可能爆發多角戰,是否能打破1991年創下的最高紀錄,讓各界高度關注。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過去34年來的七屆選舉中平均都發生兩個多角戰,1991年大選則是創下了五個多角戰的最高紀錄。
至於上屆大選,也就是2020年全國大選,則出現兩個多角戰,分別在白沙-榜鵝集選區和先驅單選區。
隨著提名日的逼近,在野黨也分秒必爭加緊談判,已有一些反對黨選擇在今天(22日)宣布退出某些選區,集中資源避免多角戰。
一些反對黨在提名日前夕宣布讓路
學者指出,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預計將會看到不少多角戰,但它們不一定會真正落實。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表示:「三角戰可能不會成型的原因是,獲得第三名並失去按櫃金的政黨,會顯得無關緊要。」
惹蘭加由就是其中一個預計不會出現多角戰的選區。原本有意競逐這個單選區的紅點同心黨和人民力量黨於今天宣布退出這個選區。
此外,人民力量黨也宣布放棄競逐淡濱尼尚育單選區。而紅點同心黨也曾說,會考慮不上陣丹戎巴葛。
而綜合《8視界新聞網》之前所統計的資料,目前來看,四個集選區和一個單選區預計將出現多角戰,包括:榜鵝集選區、淡濱尼集選區、三巴旺集選區、宏茂橋集選區,以及波東巴西單選區。
無論如何,這是依據截至星期二各政黨表態所做出的統計,最終情況還得看星期三的提名情況。另外,如果提名日出現獨立人士參上一腳,就會出現更多的多角戰。
一些反對黨選擇不進行協商 避免多角戰
另外,有政治內部人士告訴CNA,和以往大選不同的是,不是所有政黨都參與了選區分配的談判。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上個星期六(19日)在一場新人介紹會上答覆詢問時表示,工人黨不會參與其他政黨就避開多角戰的協商。
然而,一些政黨還是進行了這類協商,但無法達成協議。
人民改革聯盟楊厝港單選區准候選人方愛民較早前也告訴CNA,曾嘗試和國民團結黨、新加坡統一黨安排進行一場晚宴。不過,這場晚宴最終被取消了。
人民改革聯盟包括三個反對黨,即革新黨、人民之聲和民主前進黨。
方愛民說:「人民改革聯盟之前一向都對這類協商表示歡迎。但是很不幸的,由於選舉日期非常接近,大多數參與三角戰的政黨都拒絕在最後一刻進行談判,決定開戰。」
另一方面,新加坡統一黨和人民力量黨都表示有意角逐宏茂橋集選區。儘管雙方曾進行過談判,但無法達成共識。宏茂橋集選區因此預計首次迎來三角戰。
多個原因促使多角戰的發生
學者表示,有很多原因促使多角戰的出現。獨立政治觀察家Felix Tan就認為,選區範圍的劇烈變化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有許多新人的出現。
新加坡國大社會學習陳恩賜副教授則指出,許多反對黨都相信「形勢對他們有利」。
他也指出,如果兩個反對黨之間的分歧不明顯的話,那麼反對黨的選票可能會被兩黨分薄。在這種情況下,人民行動黨更能輕易地獲勝。
國人將在下個月3日進行投票,本屆選舉有超過275萬合格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