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房產占資產很大比例。
不少新加坡人家庭是「組屋+公寓」的擁有者,除了自住一套房,可能多一套拿來投資出租。
這也是一大筆開銷。
但從2021年底開始,新加坡出手降溫樓市,額外買房要多交稅,勸退一波想花錢投房產的人:

如果外國人(包括准證人士),想要150萬新幣的公寓,之前買就要付36萬新幣的房產稅,新政實行後就要付51萬的房產稅。
也就是一套150萬新幣的房子,需要201萬新幣才能到手…… 買房更貴了,部分人就會選擇先把錢存起來,觀望一下其他可能。
6)股市不穩定,穩妥不追,投資錢省了* 過去兩年的股市行情相當不穩定,因為可影響因素太多,包括疫情經濟或政策等等。
資深股民一句話形容到底多動盪:有人暴跌割肉,虧掉一輛寶馬。有人精準抄底,2天爆賺50萬。 當然還有人選擇不趟渾水,暫避風頭。

綜上所述,疫情前,在新加坡賺錢很好花。
最主要的原因是能花錢的地方太多了,椰子還沒有提到可能有部分小夥伴會回國探親等等。
不過這種情況會隨著新加坡解封而改變。 從統計局數據來看,2021年的個人存款儲蓄就比2020年少,為960億元。
猜測是宅度假開放更多、社交活動、VTL通道旅遊變多。
而今年,新加坡社交管理措施還會放寬。
只是新加坡人貌似也從有錢沒處花,逐步走向有錢不敢花?
新加坡人有錢不敢花!
一個月生活費最省不到1000新
財富管理公司St. James’s Place亞洲,曾針對新加坡居民消費理財觀念做了問卷調查。
本地1005個人接受調查,年齡介於25歲到54歲。也就是說,調查對象都是最有賺錢能力的年齡群體。

調查發現,有75%的新加坡人表示會更謹慎地花自己的錢;10%表示謹慎,但一點點;15%的人認為沒有變化。
他們的這種消費觀念受到這幾個因素影響, 按照擔心程度排列: 高生活成本:47% 給家人給予資金支援:34% 花錢不節制:33% 沒有目標:28% 缺乏一個金融理財計劃:24% 背負巨大債務:21% 從結果來看,新加坡人現在更不敢像以前那樣花錢、更擔心生活成本高。

不敢亂花錢的最大原因,主要有這3點:
1)新加坡通貨膨脹,日常用品開銷大漲價 比如生鮮食品中,雞蛋的價格漲幅最大 2021年,一盒30個的新鮮雞蛋售價4.75新。 2022年,近期一盒賣6.15新。
2)消費稅即將上漲,從7%調高到9%
3)俄烏衝突繼續,國際油價飆升,新加坡受波及
為了應對越來越貴的新加坡,已經有人重啟最省模式。在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下,在新加坡一個月生活費最低要花多少?
省之又省型
住宿(合租):350新幣,組屋和人同住

食物:300新
一天10新解決三餐的情況
(早餐在家吃超市麵包2新,午餐4新,晚餐3.5新)
交通:90-120新幣(公共運輸)
移動數據話費:20新幣

運動鍛鍊:0(跑跑步,在家鍛鍊)
一共(最低):760新幣
不過,以上開銷水平僅供參考,各人需求不同開銷不一。
如果是跟父母同住,那麼住房開銷就可以省了,一個月只滿足基礎需求就僅花400+新~
椰友們,你們一個月生活開支大概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