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已接種冠病疫苗追加劑者,未完成接種者因冠病逝世的比率高出33倍,因此新加坡現階段仍不適合解除疫苗接種差異化防疫措施。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說,由奧密克戎變種毒株引發的這波疫情消退後,新加坡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進一步放寬安全管理措施。
普傑立今天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衛生部開支預算時強調,未接種者染疫和患上重症的風險較高,落實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是為了保護他們,同時讓完成接種者恢復更多社交和經濟活動。
他也透露,因奧密克戎疫情的關係,本地醫院、全科診所和醫護人員仍繼續承受看診壓力。
他提醒,未完成接種者住院、需輸氧和加護病房治療以及病逝的比率較高。未完成接種成年人口的3%,就占了加護病房和死亡病例的四分之一。
普傑立認為非選區議員梁文輝選擇性採用數據為未接種者發聲,建議他應該正確了解疫苗接種作為新加坡抗疫措施的有效性。
他舉例說,12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為每100萬人中有14個,他們多數很快就康復,而且沒有長期副作用。
相比之下,這個年齡層的兒童若確診,感染多系統炎症綜合徵(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的比率為每100萬人中有320個,患上心肌炎的比率則是每100萬中有450個。這些兒童病患有可能需要住院或接受加護病房治療,甚至可能致命。
普傑立重申,比起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不良反應,染疫相關的併發症機率高出至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