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每10萬名孩童中 就有六人患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關節炎不是老人病,各個年齡層都可能得關節炎,例如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在本地每年,每10萬名孩童平均有六人患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視力、活動能力和骨骼發展。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自體免疫性風濕病,絕大部分影響到老年人,但是這種疾病也會影響16歲以下的兒童。最常見的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在本地每年有30到40名兒童被診斷患上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醫生表示目前還不太清楚病因,但相信和遺傳有關係。
兒童風濕病專科醫生黃佩玲解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診斷的挑戰是沒有單一的檢測能判斷出孩子有沒有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最重要是醫生會檢查這四樣:關節疼痛的程度、關節紅腫、關節僵硬,以及關節灼熱的程度。"
黃佩玲指出,新加坡比較常見的是少關節型和附著點炎相關關節炎。
少關節型發作的時候不會超過四個關節,影響到的絕大部分是手指、手腕和膝蓋。50%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者屬於少關節型。
附著點炎相關關節炎的患者絕大部分是男性,影響到的部位通常是脊椎、髖骨和膝蓋。
中醫師楊應慧表示,關節炎和青少年成長痛明顯不同。
楊應慧說:「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和同樣發生在膝蓋關節部位的青少年成長痛,區別明顯鑑別不難。成長痛一般是晚間疼痛按揉後會緩解。它的疼痛部位一般是在膝蓋的後方,這是孩童成長的時候經常發生的問題。」
醫生表示,幼年特發關節炎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可能導致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失明,還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和成長。
醫生也建議,除了接受治療,患者必須定期運動,以提升肌肉力量和保持關節靈活性。同時要健康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才不會給關節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