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貿區是亞洲自貿區成功的典範。2006年榮獲「年度物流園區」獎的亞洲物流獎;2010年至2013年,連續四年榮獲「年度亞太地區多用途港口經營者大獎」;2008年至2011年,連續四年榮獲亞洲貨運及供應商連頒布的「亞洲最佳貨櫃碼頭經營者」。新加坡自貿區的功能定位是:自由港型、轉口集散型、出口加工型、保稅倉庫型、商業零售型等。其管理體制分政府和主管機構兩部分。政府主負責招商、規劃;主管機構負責具體的開發。

一、新加坡的外匯管理政策及對我國自貿區的啟示
外匯管理政策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護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而自貿園區的重要特徵是寬鬆的外匯管制,奉行資金自由進出、外匯自由兌換、外匯結算便利的外匯管理方式。就新加坡來說,其外匯管理政策一是實行寬鬆、自由、開放的貨幣兌換和外匯管理制度;二是不存在任何外匯管制,外匯各種形式的合法收入都可自由進出自貿區。
對我國自貿區外匯管理政策的制定至少有以下五點啟示:一是建立以「負面清單」為特徵的新的外匯交易法規體系;二是形成以全面監測、現場檢查和調查相互支撐的事後監管體系;三是加速推進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數據標準化、規範化;四是構建以銀行主體監管為核心的非現場和現場監管框架;五是以資源共享方式強化部門間合作,提高監管效率。

二、新加坡自由貿易區海關監管和執法措施
新加坡是僅次於香港世界第二大貨櫃港口、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是東南亞航空、電訊、旅遊中心,是國際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被譽為「東方十字路口」。目前已與世界上超過120多個國家逾600個港口建立了聯繫。其海關監管和執法措施主要在五個方面:一是徵收關稅、進出口環節稅和其他稅費;二是防止偷逃稅,避免稅收流失;三是為商界和海關事務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四是通過簡化海關手續和暫不繳稅方案,促進貿易便利,實施自貿協定中與貿易相關的規定;五是監管戰略貨物和戰略貨物技術貿昜。實行「一站式」電子通關,自貿區中的海關控制權被最小化,以促進轉口貿易。

三、新加坡自貿區成功發展的經驗
新加坡自貿區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投資准入採取自由港政策;外匯管制具備自由、開放、寬鬆的外匯管理體制和金融制度,開設「亞元市場」;有一系列的法律保障,制定了《自由貿易園區法案》《新加坡海關法》《新加坡進出口商品管理法》。新加坡自貿區的各種稅負普遍較低,應稅貨物種類極少(90%的貨物免稅),出口貿易稅收減免。
新加坡自貿區是亞洲自貿區成功的典範,其成功發展經驗有:一是要建設高效的政府管理體制和完善的法律體系;二是實行全方位的開放和優惠政策;三是具有先進的信息網絡和發達的基礎設施;四是要有紮實完善的基礎工作、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完善的培訓機制。
(作者呂福祥系中共郴州市委巡察組副組長)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