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追尋「有意義」的工作,殯葬業不再是禁忌

2018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本地殯葬業者透露,近年來有越來越多40歲以下的人們加入殯葬業,有的甚至不到30歲,當中不乏大學實習生以及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

據《今日報》報道,當大學生Glorainne Heng今年5月告訴家人和朋友她將到一家殯葬公司當兩個月實習生時,他們都驚愕不已。

這名南洋理工大學語言學及多語研究畢業班學生回憶道:「他們的反應是『什麼?你為什麼要加入這一行?』。」

24歲的Glorainne Heng透露,自從聽哥哥說要當一名驗屍官後,她便興致勃勃開始閱讀大量有關殯葬業的報道,她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對本地資深殯葬業者鄭海船有所了解。鄭海船從事殯葬服務多年,經常為貧困人士、謀殺案受害者等免費提供喪葬服務。

Glorainne Heng說:「我覺得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於是在閱讀了相關報道後,我想或許我可以試一試。」

喪葬承辦人洪鈺琇(照片:Najeer Yusof)

Glorainne Heng於6月和7月間在鄭海船殯葬禮儀私人有限公司實習。

本地殯葬業者也發現,近年來像Glorainne Heng這樣為找尋更「有意義的事業」而對殯葬業感興趣的千禧世代年輕人越來越多。

幫忙父親鄭海船打理家族生意的鄭珍妮說,這一、兩年來,公司每個月會接到六至八份求職申請,而申請者的年齡從20歲到40歲都有。

鄭珍妮目前是鄭海船殯葬禮儀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經理。已從父親手中接手家族生意的她表示,由於更多人開始對殯葬業感興趣,因此公司決定為年輕人提供實習機會,讓他們能夠更了解這份職業。

殯葬業員工年輕化

這樣的情況跟40年前他父親開創生意時相去甚遠,當年只有40多到60多歲的人願意涉足這份職業。

鄭珍妮說:「基於教育以及媒體對殯葬業的報道多了,更多人願意從事這一行。」如今,鄭珍妮的65名員工當中,年齡於20齣頭到40齣頭的人占了七成,也就是45位。他們在通過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後,就開始當加入待客服務或運作團隊。

員工年輕化的趨勢也出現在其他殯葬服務公司,例如由36歲的已故「棺材王」洪友成女兒洪鈺琇創辦的殯葬服務「心篇章」(The Life Celebrant),12名員工當中,將近半數的年齡低於30歲。

另一家業者洪振茂生命禮儀的員工則有三分之一小過30歲,公司的行銷及人事負責人Nicole Yeo表示員工的離職率「很低」。

洪鈺琇認為,年輕一代之所以被這個行業所吸引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她說:「他們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一份熱忱,為了這份工作背後的意義,所以有越來越多人向我們申請工作。」

開辦課程 栽培新人

洪振茂生命禮儀總裁Deborah Andres認為對一部分人來說,他們為的是要滿足對這門過去是禁忌行業的好奇心。基於這個理由,一些殯葬服務公司推出了具針對性的計劃來栽培和訓練年輕一代。

鄭海船生命禮儀就開辦了一個實習生課程,主要讓大學生接觸這門行業的基本工作,例如準備棺木、為往生者穿衣等。鄭珍妮說,如果他們最終選擇當一名喪禮承辦人,他們就會懂得如何承辦整個喪禮。

而洪振茂生命禮儀則從去年開始為所有新員工開辦為期12周的培訓課程,讓員工輪流到公司里的各個部門學習,接受培訓;如此一來他們便能夠了解不同工作的性質,最終選擇他們感興趣的。

Deborah Andres透露,員工將學習如何為不同宗教承辦喪禮,以及協助喪家安排往生者後事,讓喪家得到慰藉。她也表示如果一名員工對某個領域有興趣,公司會投入資源提升員工的技能。

例如,公司有一名29歲的職員原本在人事部工作,不過他後來對遺體保存技術感興趣,公司便派他到蘇格蘭進修,回來後他便改當遺體防腐師。

19歲的Lin Wai Yin因為對承辦葬禮的工作很好奇,在今年6月加入了洪振茂生命禮儀。他說:「我會繼續留下來,因為我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行業。我想幫助喪家為過世的親人辦理人生旅途的最後一道程序。」

至於如何說服持有保留態度的家人改變觀點,受訪的千禧新世代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家人最終都接了他們的決定。

Glorainne Heng說她父母在更了解她的實習計劃後都改變了看法。

她說:「當他們了解了更多有關我的工作後,他們認為情況不如想像中糟,因為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因為我是在幫助喪家。」她也透露希望畢業後正式加入這一行。

好些朋友和親戚也支持她的決定,並且告訴她他們認為她的實習工作很有趣。

她說:「他們當中經歷過喪親之痛的會認為很有意義,因為他們體會過我們如何幫助他們緩解喪親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