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有一條著名的海峽,叫馬六甲海峽;海峽邊上有個美麗的國家,它就是江湖人稱「亞洲四小龍」,又名喚「花園城市」的——新加坡(Singapore)。

這個在地圖上的小紅點、赤道上的寶島新加坡,是個安全又美麗的花園城市!最難得的是,新加坡不僅僅環境好、安全係數高!更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

另外,學前教育是孩子學習的初始階段,是發展、形成智力最快的階段,正確、合理的學前教育對其智力及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智力形成及發展都和正確的學前教育相關。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也至關重要,所以說這個階段的意義十分的重大。
因此,新加坡教育部也十分重視學前教育,並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
積極開發更為適合低齡兒童的課程資源;
通過教育部幼兒園(MOE Kindergarten)提供優質且經濟實惠的學前教育;
與學前教育部門分享課程資源和其他優質的教育方法。
正因為學前教育階段的重要性,強調:
兒童需要建立自信和社交技能,並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和終身學習的傾向。在學前教育結束時,兒童應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願意與他人分享和交流;能夠與他人保持人際聯繫;好奇,有探索心;能夠傾聽和理解他人話語;對自己感到滿意;形成了身體協調,健康的習慣,參與和享受各種藝術體驗;愛家人,朋友,老師和學校。

學習領域
為了促進兒童的整體發展,新加坡仔細規劃了幼兒的學前課程,已經確定了以下六個學習領域:
1、美學與創造性表達;
2、發現世界;
3、語言和文化;
4、運動技能發展;
5、計算能力;
6、社會和情感發展。
所有的學習領域都是相互關聯的;一個領域的發展會影響其它領域並受其它領域的發展影響。因此,綜合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兒童在不同的學習領域建立有意義的聯繫,並了解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聯繫。
學習目標
在確定了學習領域之後,那就是要確定學習的目標了。每個領域都有一套學習目標,反映了孩子們在幼兒園完成後應該知道和能夠做什麼的廣泛期望。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結束時會超出預期。而另一些孩子,則根據他們的發展需要,將繼續努力實現其中的一些目標。

美學與創造性表達
享受藝術,音樂和運動活動;
通過藝術,音樂和運動表達想法和感受;
通過實驗和想像力創造藝術,音樂和運動;
分享關於藝術,音樂和運動的想法和感受。
發現世界
表現出對他們所居住的世界的興趣;
通過簡單的調查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事情的運作方式;
對周圍的世界形成積極的態度。
對於英語
學會傾聽和享受;
能夠表達並與他人交流;
初步理解閱讀內容並享受這個過程;
使用繪圖,標記,符號和書寫來交流想法和信息。

對於母語
有興趣學習母語;
培養基礎語言和識字技能;
了解民族文化;
使用繪圖,標記,符號和書寫來交流想法和信息。
計算能力
識別並使用簡單的關係和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字;
在日常體驗中識別並使用基本形狀和簡單的空間概念。
社會和情感發展
培養對個人身份的認識;
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尊重多樣性;
與他人溝通,互動和建立關係;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為了方便學校教學,這些學習目標已轉化為相應的知識和課程,以指導教師為兒童設計和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人工智慧(AI)時代,傳統教育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摸著石頭過河」的AI教育路在何方?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大會上,專家提出要構建AI教育的「方法論」,其核心就是從以教師為主體的工業化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教育。可以預見,在AI時代,「會提問」比「會解題」更重要。

如果你的對手24小時都在如饑似渴地學習,你能戰勝他嗎?人工智慧就是這樣一種存在。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表示,當前,人工智慧主要由算法、算力、大數據三部分構成,若將它比作一名學生,它具有全天候「勤奮」、記憶力超群、響應迅速等特點,這些讓它在「題海戰術」面前得心應手。
幾年前,AI已在圍棋、德州撲克等領域展現了超群實力。在應試方面,2017年,國家863「超腦計劃」項目研製的AI-Maths高考機器人的表現也令人吃驚:在掐斷題庫、斷網、無人干涉的情況下,它通過綜合邏輯推理平台進行解題,10分鐘交卷,分數達到105分,目前成績已穩定在136分。「按這個速度成長,如不改變出題路數,明年它將有望考上清華、北大。」楊小康說。

傳統應試教育以考核知識點為主,在這方面,人類在AI面前毫無優勢可言。以當下的語文教學為例,老師大多注重單個詞語、句子和語法的解析,忽略了語言所承載的思維方式。一些看似優美的文章,實則為辭藻堆砌,一些孩子雖然背誦了大量經典作文模板,但並沒有建立起獨立思考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這些孩子的語言水平與市面上出現的寫作機器人相當,都能蒙上幾句優美詞句、開幾個無厘頭的玩笑。」楊小康說,所謂寫作機器人就是建立在字、詞、語法的計算模型基礎上,其寫作速度比「七步成詩」的曹植還快。
在楊小康看來,未來一半以上的工作將由人機協同完成。當下,不少學校已開設人工智慧課程,讓孩子提前認識AI,為將來的人機協同奠定基礎。

這其中,有一種能力可能被許多人忽視了,那就是給人工智慧「布置任務」的能力,這需要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語言表達、建立相應的計算模型。比如,90多年前創立的「隨機行走模型」,至今仍運用在金融、網際網路連結等諸多領域,而它正來自於匈牙利數學家波利亞在療養院散步時的一個「腦洞」——我在路上瞎逛,兩次碰到同一個人的機率是多少?
如今,有多少孩子具備這樣的思維能力呢?楊小康有些擔心。他說,現行學科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更接近於人工智慧的訓練模式,大量的數學教育資源被用在「算」上;而在人工智慧時代,隨著強大的數學工具的出現,「算」的重要性在降低,「數」的邏輯性在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誰能更早提出問題,也意味著誰能更早解決問題。

寫詩機器人能夠5分鐘寫出10首舊體詩詞,但仍無法寫作長篇大論,綜合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依然是人類特有的能力。面向下一代的人工智慧課程,應發揮人類特長,改變傳統的割裂的知識傳遞方式,讓孩子建立起各種事物之間的廣泛聯繫,這才是人類駕馭人工智慧的有效途徑。
難得的是這麼優秀的低齡教育體系,和安全有序的國家環境結合的剛剛好!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

(*《兒童終結報告》數據統計分析主要在8個指標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兒童發育、失學兒童數量、童工情況、童婚情況、青少年出生率、因衝突而流離失所的人口以及兒童他殺率。)
在175個國家中,新加坡與衛冕冠軍斯洛維尼亞並列第一,1000分的總分新加坡獲得了987分,這表明孩子可以在新加坡有個美好童年!
不得不說,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最能深切地體會到,新加坡是兒童成長的絕佳地方!

在這份排名中,排在前20名的亞洲國家只有3個,韓國排在第8位,日本排在第19位。因此,新加坡絕對是亞洲最適合孩子成長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