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在榜鵝清水灣執行共管公寓外出現了一隻野豬,把一個30多歲的女子咬傷了。現場血跡斑斑,觸目驚心。
2017年6月,一名家庭主婦在遛狗的時候被野豬襲擊,送醫院縫了60針。
在新加坡的大士關卡附近和朝往義順2道的倫多道上,野豬也都曾造成過交通事故……

跟野豬相比,蟒蛇和猴子的那點武力值就低了很多,但一旦襲擊人還是會帶來不小的傷害。
新加坡的蟒蛇其實算是出鏡率比較高的野生動物了,但他們並不經常傷人。近年來,只在2018年和2014年有過兩起關於蟒蛇傷人的報道。
2018年10月,住在三巴旺的一名婦女出門找貓,結果貓沒找著,經過組屋二樓陽台時,左腳突然傳來一陣刺痛,她本能望向左腳,駭然發現是一條蟒蛇咬住她的左腳不放,嚇得她用力一蹬,把蟒蛇甩開。
據她描述,咬人的蟒蛇長約三米,蛇身有成人小腿般粗大,蟒蛇被她踢開後就迅速溜走。她之後被送院接受治療,縫了兩針。

2014年,在沈氏通道第一個一樓的組屋單元內,一名婦女在上廁所的時候被藏匿在馬桶中的蟒蛇咬傷大腿。這條蛇長達1.8米咬住之後就不鬆口,這名婦女用力把蛇拉開之後逃出了衛生間,之後送醫治療。
至於猴子襲擊人,其實大部分是因為想搶奪人手裡的食物或其他物品,當然也有莫名其妙的情況。
2016年10月到2017年4月,新加坡農糧獸醫局接獲約160起關於公眾在武吉班讓實加一帶被猴子騷擾和襲擊的投訴。在2017年4月的一周時間裡,發生了多起猴子傷人的事件,傷者多達7人:
4月9日,一名女傭在組屋樓下被猴子抓傷大腿;
4月15日,有居民從停車場走回家時被猴子攻擊,肩膀受傷;
4月16日,一名安哥在自家客廳被猴子咬傷腳;
4月16日,一名安哥在客廳吃藥時,猴子從背後咬傷他的左手;
4月16日,一名婦女躺在床上被猴子咬傷右手;
4月17日,一名婦女在熟睡時被猴子咬傷大腿,第二天早上又在廚房被咬傷手臂;
4月17日,一名安哥在組屋底層休息時,右腳被猴子咬傷……

其他的像是什麼孔雀當街啄車啊;野狗對著路人狂吠啊,都只是小場面了。

野生動物要是瘋狂起來,新加坡可不就是一座「瘋狂動物城」 了嘛!
03. 被野生動物襲擊怎麼辦?
要知道,新加坡可是國際公認的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2019年8月,英國倫敦的研究和諮詢組織——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了《2019年安全城市索引》報告,新加坡名列第二。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新加坡一個人走夜路被搶劫了!
另一方面,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的《2019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新加坡榮登榜首,總分為87.4。

食品安全領域,新加坡也是把世界排名首位坐得穩如泰山。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點外賣吃到地溝油了!
然而,躲過搶劫犯,躲過地溝油,卻躲不過一隻水獺,一頭野豬,和一條蟒蛇……
在新加坡的野外,和蟒蛇、蜥蜴、松鼠、猴子、水獺、鱷魚等等野生動物不期而遇並不是件稀罕事兒。

那麼問題來了,要是不小心被動物咬傷了或者造成財產損失,有什麼說法?
很不幸,如果在政府管轄的公園、蓄水池等地被野生動物咬傷抓傷或者受到其它傷害,想起訴有關部門疏忽,沒保護好遊客,基本沒門,因為這些野生動物是無主的。
再比如,如果正開著車,在行駛途中撞到野豬之類的大型野生動物,車主受傷,還是因為野生動物是無主的,所以車主只能自認倒霉,沒有任何人需要為車主所受人身傷害的醫藥費或者財務損失買單。
哪怕是猴子、蟒蛇入室傷人,基本上也只能認了。
換句話說,一旦人被野生動物襲擊或者財物受損,基本就是一切後果自負。
再換句話說,出門在外,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啊!

那要是不小心為自衛把野生動物弄傷或者殺死了,該怎麼辦呢?
如果有人出於自衛或殺害了野生動物,一般都不必承擔責任。畢竟人打野豬一棒槌和野豬咬人一口,這造成的傷害顯然不在同一個量級。

不過,新加坡難道就任由野生動物傷人嗎?
那怎麼可能呢!以兩件事為例:
今年10月余太太被野豬襲擊,傷勢嚴重,入院近一周就累積了不菲的醫院帳單,包括外科手術、牙科修復和昂貴的狂犬病等多種疫苗接種等,她的保險範圍不足以完全支付這些費用,這還不包括今後出院後必須進行的牙科修復和外科手術的高昂費用。
在事故發生後,新加坡公園局野生動物管理處的處長來探望余太太,他說,他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野豬問題,他回去後也會尋找途徑,設法為余太太的治療提供支持和幫助。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也在11月24日上午帶領民眾俱樂部負責人等一行來到余先生家中,看望余太太的傷勢,表達慰問。張志賢還表示,他會跟相關部門進一步了解改進措施,檢討如何解決野豬的管理問題,避免再次傷人。
此外,白沙西公民諮詢委員還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居民反饋,以決定常在該區出現的野生動物的去留。

對於上文提到過的武吉班讓猴子傷人事件,新加坡農糧局的做法則是這樣的。
首先,與荷蘭—武吉班讓市鎮理事會攜手合作,修剪該區的樹木和採收果實;
同時,建議公眾妥善儲藏食物,垃圾袋要打結兩次,以及把垃圾丟入牢固的有蓋垃圾桶等,避免吸引猴子前來;
最後,提醒公眾不要喂食猴子,否則會改變它們的自然行為,轉而依賴人類為食物來源,包括可能會搶走塑料袋或其他食物容器,這些它們已認得可以獲取食物的來源。
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副執行總裁阿姆布表示:
「我們認為可通過採取執法行動對付喂食者,以及協調進行民眾教育,防止事件發生。協會目前同農糧局合作,安全移走猴子和重新安置它們,並讓它們重新適應。」

但還是有網友反饋:對於每次的事件,公園局都會出面提醒遊人注意安全,並要求遊人不要招惹動物或喂食,等等,但好像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措施。
不得不說,這位網友的話說得其實挺在理的。新加坡在面對野生動物和人的關係處理上,大部分時間是比較「佛系」的,就算野生動物襲擊人了也不例外。
之前發過女童被水獺咬傷一事,後來新加坡水獺保育團體Otter Watch通過官方Facebook以水獺的口吻向Tess道歉:

翻譯過來大概是這樣的:
Tess,對不起。當看到有那麼多人在我們的周圍,我們感到害怕和緊張。我們不會人類的語言,每個人看上去都好高大,並用照相設備對準我們。這讓我們極度緊張。
人類,我們和你們一樣,很享受這裡的環境和水資源。而且,我們在這裡居住了多年,並沒有惹出任何麻煩。請大家給我們一些空間,讓我們可以和諧共處。
再一次向Tess小公主道歉,希望你可以儘快痊癒。
強調的是和水獺保持距離,給它們活動的空間,不要過度打擾它們的生活。這樣,也可以避免傷人事件再次發生。

其實,這也就是新加坡在面對野生動物的問題時對人們的期望:和野生動物和平共處,和它們保持一定距離。

新加坡一向以「花園城市」聞名全球。
在這麼一座大自然與人類共存的城市裡,人們和野生動物之間難免會有衝突。而關於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新加坡,人類與野生動物應如何和平共存,新加坡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反對隨意移走和撲殺野生動物這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解決問題,基本就是主張加強宣導工作,教育人們正確應對野生動物的知識。
最後,給大家幾個在新加坡遇到野生動物的應對方法吧:
若碰到野豬:
保持距離,鎮定地走開;
避免做出任何使野豬感到受威脅的舉動如大聲喊叫、突然移動、閃光攝影等;
不要給野豬喂食;
若野豬緊跟在後,未必是要攻擊,有可能只是習慣向人們討食。這時候千萬不要奔跑或攻擊野豬,應該慢慢鎮定地走開。

若碰到野猴:
保持距離,不要和野猴對望,或做出任何威脅性動作;
若野猴闖進屋子偷食物,為了個人安全應避免和野猴對峙,讓野猴自行離開;
野猴之間不時會打架,若發現因其他緣故受重傷的野猴,應撥打關愛動物研究協會熱線9783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