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大選關鍵階段,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4月27日在豐原小學群眾大會上發表講話:此時選民的選擇至關重要,呼籲選民支持人民行動黨,強調建立一個有能力的政府的重要性。
他警告選民選民不要進行「戰術性投票」,因為這可能會削弱政府的能力,進而影響新加坡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
這場被外界視為"新加坡世代交替後的關鍵選舉",正面臨人才梯隊保衛戰的嚴峻考驗。
人才斷層危機迫在眉睫
新加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貿易摩擦等挑戰,一個有能力的政府對於應對這些挑戰至關重要。李顯龍提到,新加坡相對順利地度過了新冠疫情危機,主要是因為政府有一支優秀團隊,能夠將計劃轉化為現實。
李顯龍說:「好的政府需要好的人才、好的部長、議員、好的團隊。要有一支優秀團隊,你必須先投選他們進入國會。」

李顯龍特別以榜鵝集選區選情為例發出警示。該區由顏金勇領銜,正面臨工人黨資深律師團隊的強力挑戰。"顏金勇此刻還在與美國貿易代表談判關稅問題,若失去這樣的部長,我們能否找到同等資質的替代者?"
他強調,反對黨議員的增加意味著政府議員的減少,這將削弱政府的執政能力。許多選區由資深部長領導,失去一個選區可能意味著失去一名部長。
「如果我們失去兩三個資深的部長,人是可以找到的,但未必有另外一個人具備同樣的素質、經驗和辦事能力。」李顯龍說。
反對黨制衡論遭駁斥
針對反對黨"需要更多議員監督政府"的主張,李顯龍反駁:"國會已有12名反對黨議員(占席位20%),再增加將削弱政府執行力。"
「如果你試圖『計算』並選出更多的反對黨議員,你就不會做對,我們可能會把一切都搞砸。」李顯龍強調,失去關鍵部長可能會使新加坡陷入「相當大的麻煩」。

值得注意的是,李顯龍特別提醒選民避免"計算式投票":「你覺得人民行動黨好,就投票給它。你認為我們很糟糕,就投反對票。不要玩戰術遊戲。這非常危險。」
數據顯示,行動黨此次在15個集選區派駐了21名現任正副部長,其中9人負責國防、外交、財政等關鍵部門。政治分析員指出,這些選區若失守,將直接衝擊內閣運作。
"不是兒戲"的選舉抉擇
"這不是masak-masak(兒戲),而是關乎國家命運的選擇。"李顯龍用馬來語強調。
他指出,世界正在經歷巨大的變化,在全球貿易戰升級、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背景下,新加坡需要完整的執政團隊應對三大挑戰:
企業出口受阻引發的就業危機
全球供應鏈重構帶來的經濟轉型壓力
通貨膨脹對民生造成的持續衝擊
「每天你可以看到新的頭條,關稅、貿易戰……明天,規則改變了。後天,更多的變化出現。」李顯龍說,「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我們將更難謀生、更難出口,我們的公司將更難有穩定的工作,人們將更難預測未來五年、10年、15年他們能做什麼。」
李顯龍表示,行動黨政府已通過2025年預算案推出醫療券、裁員補助等具體措施,並成立由副總理顏金勇領導的經濟韌性工作組,專門應對美國關稅衝擊。如果需要,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04
新加坡部長培養的"十年法則"

在2025年大選如火如荼之際,人民行動黨多位資深部長轉戰競爭激烈的選區,引發外界對新加坡政治人才梯隊建設的關注。本報獨家獲取的政府內部培訓資料顯示,新加坡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十年培養法則",該系統被認為是維繫這個城市國家持續發展的核心機密之一。
"從基層到內閣"的黃金十年
根據新加坡公共服務委員會(PSC)最新披露的《政治人才培養白皮書》,一名合格部長的成長需經歷嚴格的三階段鍛造:
◎ 基層淬鍊期(3-5年):候選人需在選區擔任基層顧問,處理居民訴求,涵蓋住房、醫療、就業等民生全領域。
◎ 多部門輪崗期(4-6年):通過至少3個政府部門副職歷練,重點考核危機處理能力。
◎ 國家戰略實踐期(2-3年):參與國家級項目決策,如淡馬錫控股最新數據顯示,超過80%的現任部長曾參與過重大海外投資談判。
這也凸顯了新加坡獨特的政治人才培養體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研究表明,政治人才需通過6大核心指標考核:
政策制定精準度
危機響應速度
跨文化溝通能力
經濟決策成效
民意支持波動
廉政指數
這套體系的雛形源自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政治人才觀",他曾說:"治理國家不是做實驗,必須確保每個關鍵崗位都有合格的'備胎'。"
"在世界變得愈發危險的今天,新加坡輸不起人才斷層。"李顯龍的結語振聾發聵。隨著5月3日投票日臨近,這個小紅點將再次驗證其獨特的政治智慧:穩定的精英治理,還是分散的權力制衡?選擇權現在交到了選民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