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像印尼,隨處可以買到batik的衣服和紗籠,好不容易在哈芝巷見到了,價格直接嚇退了我。
一些感悟
這裡展出的用具、飾品,都非常的精美。很少有簡潔的風格,各種華麗麗,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堆上去。
多種文化風格的融合。大中華的審美,影響力深遠。
這裡展出的工藝品,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心來製作。娘惹家庭,丈夫大多在外經商或者工作,長時間不在家,刺繡、珠繡這樣細緻的工藝,陪伴她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把對生活的熱氣和期許,一針一線繡進了自己的衣服上,鞋子上。








娘惹是幸運的,大多家庭富裕,生活應該是比較富足的。還有很多生活在底層的女性,她們的生活要艱苦的多。忍不住想起城市規劃館前的雕塑,在來到新加坡的初期,女性也要像男性一樣,乾重體力勞動。無疑,她們不擅長這些,甚至重體力勞動對身體是有損害的,但是她們堅強又堅韌,犧牲自己,為孩子,為家人奉獻著。

無論是有傑出貢獻的居里夫人,還是普通的勞動女性,都是一樣的偉大。
古今對話
今天看到有趣的雕塑,從男性到女性,從書本到電腦,從長袍到時裝。時代在更迭,女性在成長。

這是新加坡之旅的最後一篇,我想表達一下對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的感恩,他們對我的支持,讓我走到更遠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