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橋 周豐 潘駿
「中新兩國30天免簽政策對旅遊業是非常大的利好,我身邊的旅行社、餐飲和酒店同行都說要擴大容量,做好準備。明年,中國遊客去新馬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了現實。」新加坡中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蕭贏對潮新聞記者說。

蕭贏
新加坡和中國是「一帶一路」共建的合作夥伴,在兩國交往中,旅遊業是一個重要的場景,多年來,中國都是新加坡旅遊的第二大客源市場。政策的利好,將為正在從疫情打擊中逐漸恢復的新加坡旅遊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空間?在新加坡牛車水的一家咖啡店門口,蕭贏聊起了市場機遇。
到國立大學上課,到「榴槤劇院」唱歌
免簽近在眼前,新加坡說走就可以走
12月中旬的新加坡,已經進入聖誕假期模式,遊客雲集,新加坡標誌魚尾獅的附近已經比較難找到一個單獨拍照的場景。就在12月7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會上透露,在新中航班不斷增加的基礎上,雙方將通過30天互免簽證安排,加強兩國人員往來。中國外交部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了這一消息,稱中國和新加坡一致同意互免持普通護照人員簽證,雙方共同期待有關安排早日落地生效。消息發布後,多家OTA平台前往新加坡的機票和酒店搜索量環比公布前增長了五到八成。

濱海灣
蕭贏是80後,22年前遠渡重洋來到新加坡求學、創業並定居,熟知酒店、餐飲等行業。目前他自己的旅遊公司業務主要是兩塊內容,會展會獎和團隊旅遊。團隊遊客中又以商務團隊和研學團隊為主。他和浙江的國際學校有緊密的合作,為他們打造在新加坡的研學產品,合作夥伴也包括了國內最大的民辦教育集團之一的海亮教育。
「疫情之後,新加坡旅遊市場上亂象叢生的不合理低價團消失殆盡,如今是『三分天下』:自由行,精品小團和會展、商務、研學團。針對研學板塊,我們在產品中融入了更多有創意的景點和項目,除了探訪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世界級名校體驗一流的課程資源和教學環境外,孩子們還可以走進科學館、植物園等並打卡地標了解新加坡的歷史人文和城市規劃。」疫情前,他們公司還有一個國際合唱比賽項目,來自中國各省的孩子在濱海灣大劇院(因為造型像榴槤,又被人稱為"榴槤劇院")與各國孩子同台進行合唱比賽和交流,也做得非常紅火。蕭贏告訴記者,今年暑期來自中國的團隊客流量激增,甚至出現酒店房間不夠,不得已暫緩部分研學團業務的情況:有個300人的學生團因為沒有酒店可以一次容納,最後有150人的行程延期至明年。「今年暑期,我們僅接待中國學生就接近1000人次,全年共接待各類遊客約6000人次。希望明年免簽政策落地後,我們的接待量能達到8000至10000人次。」

濱海灣大劇院
不只是旅行社,新加坡從產業布局層面對旅遊業也做了許多改變,以應對疫情後旅遊市場的需求變化。在新加坡街頭、計程車上,可以看到飛禽公園的推廣。今年5月,新加坡飛禽公園搬遷至新址並開放,在地理位置上與新加坡動物園、河川生態園和夜間動物園聚攏在一起,並規劃了酒店、度假村等相關配套,方便遊客用最省時的方式充分逛遍四個風格迥異的主題動物園,這也是新加坡集中優質景點資源打造國際知名度的拳頭旅遊產品之一。
接下來的一個半月,中國即將迎來元旦和春節,這些節日在新加坡都是公共假期,可以預見若新中30天互免簽證在這段時間得以落實,將大大促進假期里中國和新加坡遊客的雙向奔赴。中新之間旺盛的市場需求也會有助於航司優先決定中新之間航線的布局,帶動航空市場熱度。
有咖啡吐司,也有奶茶米餜
新加坡文化多元,和中國血脈相通
12月,夜晚的新加坡還籠罩在雨季的濕熱和節日將至的歡快氛圍中。魚尾獅雕像旁,中文導遊老謝向客人介紹如何選好角度拍一張在魚尾獅旁「吐水」的搞怪照,拿了手機上自己太太的照片做模板,突然聽到背後有人說:「您太太還挺會拍照的哦。」回頭一看,發現自己身後竟然已經站了一圈華人女遊客,正在欣賞他手機上太太的照片,七嘴八舌誇他對太太好好。這種在華人中可以心領神會的交流,讓大家不會在意各自的國籍,或是來自哪裡,而是迅速投入到社交場景之中,共度一段愉快的旅程。

魚尾獅公園
新加坡對於中國遊客來說,沒有時差、沒有語言之別、文化一脈相承,是最適宜的旅行地。今年2月,新加坡成為首批開放的出境游目的地,今年1月至9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國旅客達10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5%,也重回新加坡入境遊客源地榜單第二。
在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的「老南洋」咖啡館,蕭贏為記者點了兩種本地美食,一個是融合了西方牛油和本地椰漿椰果味道的咖椰吐司,還有一個是鹹菜搭配面點而成的廣東潮汕小吃水粿,粿諧音為「貴」,帶有美好寓意。「嘗嘗看,新加坡的美食和它的文化一樣,多元且包容。」
行走牛車水,你能夠感受到新加坡華人對曾經故鄉的思念,祖輩們下南洋的奮鬥史都濃縮於此,久久相傳。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新加坡都是以牛車載水供應全城,承擔這份工作的大都是最為吃苦耐勞的華人,牛車運水情景因此在華人集聚區非常普遍,於是新加坡的唐人街也被稱為牛車水。上世紀80年代,牛車水經過大翻新成為了一塊乾淨且繁華的商業街區。如今,這裡的街道兩側保留了近百年歷史的南洋老建築,真實再現當年華人勤勞生活的點點滴滴。

牛車水地標——珍珠坊
人人都愛牛車水,在鱗次櫛比的商鋪間和密集的中華元素相遇,對於來自西方的遊客來說也是完全新鮮的體驗。作為一個熱門的移民國家,這裡可以嘗到各具特色的東亞、東南亞、中東、歐洲和美洲菜肴,美食文化和烹飪技藝交融共生,猶如一座美食界的「聯合國」。多元的文化匯聚成新加坡獨特的旅遊資源。這種多元化,也是蕭贏選擇留在新加坡的原因。
他看中新加坡作為一座中西方交流橋樑所帶來的溢出效應:來自歐美和亞洲地區的商業團體、會展項目和遊客大多會首先落地新加坡,以此為出發點再前往東南亞地區開展商貿對接、會議會展、跨國旅遊等活動,這個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空間。新加坡政府對旅遊業也非常重視,「疫情第一年,政府為我們提供資金補貼來幫助減少裁員數量,度過經營難關,而在行業開始復甦後,旅遊局官員會定期邀約喝咖啡,詢問需要支持幫助解決的市場難題,提供前往世界各國的機會推廣新加坡的旅遊資源和產品。」

濱海灣大劇院舉行的小型演唱會
基於中國和新加坡在「一帶一路」共建中關係更加緊密,蕭贏對未來市場很有信心:「最近兩年,我認為相對旺盛的市場需求和行業上行趨勢依然存在,例如新加坡酒店的房間價格整體已高過2019年。」蕭贏希望在繼續做好研學游的基礎上,還能夠承辦本地的文化交流和賽事活動來強化自有產品,並和中國的OTA平台合作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酒店、景點價格和服務。而為了更好地對接中國市場,蕭贏已在中國武漢開設了辦事處,負責前期和客戶的溝通,並計劃未來在杭州繼續增設分點來應對不斷增長的國內需求。
「相信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免簽政策的真正落地,中新兩國的旅遊交往會慢慢恢復和超過2019年的水平。期待著這一天儘快到來,我們準備好了。」蕭贏表示。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