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簡稱MAS金管局)近日發文通告表示,「加密貨幣交易風險極高,不適合公眾。然而加密貨幣在更廣泛的數碼資產生態環境扮演支持角色,要禁止它不可行。為了降低消費者投機交易加密貨幣面對的風險,金管局會要求數碼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簡稱DPT)服務商確保適當經營,披露足夠風險。」
同時,業者也不可為散戶提供獎勵吸引他們投資,如送出加密貨幣或推薦他人投資可獲得獎勵金,也不能請名人來宣傳。金管局指出,通過貸款或槓桿交易加密貨幣可造成更大損失,因此提議業者不可向散戶提供信貸,不允許散戶槓桿交易,業者也不可接受散戶用信用卡或簽帳卡為DPT服務付款。

加密貨幣具投機性,監管機構將持續關注加密行業
新加坡金管局要求業者把客戶資產與公司資產隔離開來,以避免從事質押(staking)或借貸業務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一旦破產,導致消費者蒙受巨虧。金管局要求業者披露交易風險,或限制業者借出散戶的加密貨幣。金管局強調,雖然提出以上監管措施,但消費者在交易數碼付款代幣時仍須謹慎操作,為交易責任。監管措施沒法讓消費者在具投機性質和高風險的數碼付款代幣交易中避免蒙受虧損。

新加坡區塊鏈協會聯合會長謝福來表示,金管局決定實施措施時應全面考量,有些措施可能相互關聯,或面臨過度監管風險。如散戶風險意識評估測試應足夠,禁用信用卡付款及不允許提供獎勵的措施就沒太大必要。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教授也認為有必要加強市場准入的監管。並認為與其說限制投資選擇,不如說是確保投資者有足夠的財務能力,並在交易加密貨幣時做出明智決定。已獲金管局正式執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Independent Reserve新加坡執行董事松迪(Raks Sondhi)透露,其平台已落實金管局所建議的部分措施,例如不接受散戶用信用卡為DPT服務付款,把客戶資產與公司資產隔離開來。唯有健全和平衡的監管才能塑造有利於大眾的行業,眾行業人士看好新加坡可以讓加密企業蓬勃發展,金管局對外展開諮詢表明 「監管機構關注持續變化的加密行業,當局有意尋求業者和公眾的意見」。

多評估多監管,確保散戶投資者了解交易風險
新加坡金管局此前頻頻提醒散戶交易加密貨幣的高風險,今年1月限制加密貨幣業者向一般公眾推廣加密貨幣交易的管道,包括禁止投放任何形式的廣告或宣傳品。加密貨幣市場5月出現震盪並掀起倒閉潮,多個投資平台接二連三陷入財務問題,許多散戶投資者血本無歸。因此金管局要求業者評估散戶對DPT服務風險的了解程度,確保散戶了解加密貨幣價格劇烈波動和損失所有資金的風險,以及在交易流動性不足或系統出問題時無法賣出貨幣等風險。有關穩定幣和加密貨幣交易的監管措施會被納入《付款服務法令》(Payment Services Act),公眾可在12月21日前提出反饋。

新加坡金管局針對DPT領域商業運作的準則提出了建議,旨在加強相關領域的評估與管理,規範加密行業從業人員和平台的監管。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具有著投機性,金管局要求業者在提供任何服務前,確保散戶對DPT服務的風險有足夠的了解。金管局也鼓勵投資者提前充分了解投資風險,謹慎交易,為交易負責。不斷推出完善的監管措施,必定為前來新加坡的投資者和新加坡加密行業築造規範、保駕護航。
